江西省南昌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VIP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zhèng 纂辑zuǎn 舔舐shì 钻燧取火suí B. 兵燹xiǎn 羼杂chān 肚jí 涸辙之鲋hé C. 跻身jī 蚌蛤há 精suí 大而无dàng D. 木yuān 牵累lěi 拘yòu 返璞归真pú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 瘢痕 黄钟毁弃 生灵途炭 B. 缜密 一叶障目 风神独具 槁项黄馘 C. 框义博云天 越俎代庖 食不果腹 D 诛连 偃旗息鼓 划固步自封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 A B. 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C 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很难抉择是在国内考一所一流大学,还是去国外考一所二三流大学?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 D 郑天玮不仅戏演得好(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还成为北京人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一百多场。 4 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 ,却孕育了一代绝代佳人。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 ,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 的心灵。 ,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少去昭君出塞这一页呢? A. 村庄 滋养 秀色可餐 即使 B 乡村 润泽 兰质蕙心 然而 C 村落 滋润 冰清玉洁 假如 D 乡井 滋补 秀外慧中 虽然 5 A. 时令已是暮春,可天气还是阴晴不定,冷暖骤变。昨天还是艳阳高照,太阳底下衬衣也觉穿不住,今天却又阴风骤雨,让来不及换装的同学噤若寒蝉,瑟瑟发抖。 B. 钱钟书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多变,而且还以其运斤成风的笔触,充分展现了文言文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 校园里感春意而怒放的花儿,姹紫嫣红,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风姿绰约地摇摆着、舒展着。 D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中国画的发展,无论是技法变化上还是美学思想上,中国传统哲学都对它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B 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 C. 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的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D.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觑。 7.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然而,“界面”替代“纸面”阅读,顺势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眼睛在网络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式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是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所倾覆和碾轧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 B. ⑥②④⑤①③ C. ⑥②⑤④③① D. ③④⑥②①⑤ 8.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潜规则的文化心理根源 “名实分离”的潜规则现象,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的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名实分离”的社会。而这与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在这些深层文化心理气质中,包括:执著于人世与现世、重视历史经验与人际情感、轻视彼岸世界、反感抽象思辨的实用理性;追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自身价值、根据情境定位人生目标与行为策略的价值取向与行动倾向;追求内向超越而不是外向 具有普遍主义的规则很难行得通,因为对差等的默认与赞同已经成为一种心理需求,我们从根本就未想过要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而认为是规则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规则。在这样一种文化心理氛围中,很难产生现代法治所必需的“程序正义”的思想,对于杀人犯、贪污犯的态度“必欲杀之而后快”,而不必经过正当的程序审判,审判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并不触及我们认为的“正义的本质”。在义利之辩和公私之争中,义与公取得了道德上的绝对优先地位而不容置疑,义利之辩更成为君子小人乃至人禽的分野标志。在这种强大的文化力的制约下,社会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只能转而以各种婉转扭曲的姿态迎合既定的文化价值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