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深衣到深衣制——礼仪观的革变.pdf
文化遗产 2014年第 5期
从 “深衣”到 “深衣制”冰
礼仪观的革变
刘乐乐
[摘 要]深衣是对中国上衣下裳的传统服制的变革,由于礼书中所记载的深衣形制已经没有实物可考,
目前只能借助文字记载及汉代以后的变形深衣来对其进行推测。本文依据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家说法,
对深衣形制进行简要考证,继而发现礼书的主旨并非在于深衣之裁制而在于深衣之礼。深衣作为礼服 ,以其
色、形与意合于礼,继而使身体动作合于礼,使其容貌 自然有威可畏、有仪可象;而以楚服与汉服为代表的
后世深衣也不是传统深衣的复制,在色与意上对传统深衣有所革变,使服饰由礼走向关。因此,对于深衣的
研究,既不能以后世的深衣来佐证传统深衣,亦不能以传统深衣框架后世深衣,二者虽联系紧密,却有其独
立的研究价值 。
[关键词]深衣 深衣形制 礼仪 革变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90(2014)05—111—09
依 《易 ·系辞》所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 概论,其细节不甚明了。历代注疏中均以郑玄的
下治,盖取诸乾坤”,可见中国最早的服饰应是上 注为圭臬,但郑注虽得深衣之要 旨,但其语言尚
衣下裳制,且衣与裳分别取乾坤之象:乾象天, 简,后人加以揣测而聚讼不已,难 以会同。现代
天本为玄色,故上衣服色用玄;坤象地,地为黄 的研究学者多将汉代 的出土实物与礼书中所记载
色,故下裳服色用 (浅绛色)。深衣则革变了服 的深衣相比照,结果将传统深衣 (深衣)与后世
饰的这一传统形制,采用衣、裳分制而又上下相 深衣 (深衣制)混为一谈 ,难 以圆满。
连属的新形制 ,深衣之得名,即在于其 “衣裳相 以下结合郑玄、孔颖达、朱熹、黄宗羲、江
连,被体深邃”②。关于深衣的详细记载最早见于 永及戴震的注疏,来对深衣的形制作简单的考证,
《礼记》中的 《玉藻》和 《深衣》二篇,这两篇 并由此阐发传统深衣的礼仪气象,再结合出土实
虽然对衣、裳所费的布幅、长度、要与齐的比例 物检视深衣的嬗变。而 由深衣到深衣制的转变正
关系、衣领与袖 口的形状等作了说明,但也只是 体现了礼制的衰落以及身体的解放。
[作者简介]刘乐乐 (1988一),女,河北秦皇岛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430072)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汉代墓葬壁画研究” (项 目编号:2014113010204)的阶段性
研 究成果。
① 除深衣以外,袍的形制亦是不分衣裳。 《诗经》云:“岂日无衣,与子同袍”,可见袍的产生年代亦早。 《后汉书 ·
舆服志》 日:“袍者,或 日周公抱成王燕居,故施袍。”这即是说袍不作正服而是作为燕居时的衣着。此外,袍与深衣的
最大区别在于袍内充实棉絮或丝麻等物 ,袍之短者日襦,袍之粗陋者日褐,是罩在贴身内衣与外层外衣之间的衣服,而深
衣3-是礼仪性的外衣。具体分析见周锡保 : 《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 :中国戏剧 出版社 1984年版,第49—51页。
② (汉)郑 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礼记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第961页。
③ 如邱春林虽然对礼书中的深衣作 了考证 ,又以考古资料作为佐证,但是并未言明传统深衣的独特之处,齐志家对
深衣多有研究,但由于看重深衣细节上的考证 ,对深衣的整体研究稍有欠缺。详见邱春林: 《礼记的深衣制度与设
计》, 《东南文化》2007年第4期。齐志家: 《深衣之 “衽”的考辨与问题》,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11
的裁法则更为妥当:再于腋下裁人一尺,留一尺
一 、 深衣的形制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