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VIP

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备课精选: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如何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几句孟子论述了人只有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奋发有为的道理。在道德修养问题上,孟子强调有志之士要想实现济世救民的宏大志向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要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 孟子阐述的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炼,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它告诉人们,人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可以劳累筋骨,饥饿肠胃,穷困躯体,增强形体对外部环境的忍耐力和承受力,从而奋发有为。这表明,艰苦环境对形体的影响是外在的,对人心态、性情、能力、思虑的影响则是内在的。人经历艰难困苦双重影响的过程,就是奋发振作和通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生哲理的过程。孟子这个名言已被古今中外的许多事例所证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7.本文节选的《孟子》这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哪一些观点? 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所以,浩然之气“至大”。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强。他住天下最大的宅子(即仁),立于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依循天下最宽的道路(即义),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所以浩然之气“至刚”。 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和能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人物,而是那种执著于道义,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充满浩然正气的人。 8.文中一、二部分是如何运用对话分析说理的?有何好处? 孟子善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不可能强加于人,只能靠论辩。而增强论辩色彩便成了孟子文章追求的一大特色。采用对话或问答的形式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 文章第一部分采用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对话的形式。先由公孙丑的一个问题引出:“夫子恶乎长?”孟子便借此发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样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容易解决人们的疑问,更有针对性地揭示出问题的实质。第二部分用孟子与景春对话的形式,围绕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在驳倒景春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有问有答,先破后立,更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9.孟子为了将自己的观点阐发得生动而有感染力,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巧用寓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章论述养成浩然之气需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急于求成时,运用了“揠苗助长”的寓言进行说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2)妙用比喻。 在批评公孙衍、张仪的时候,孟子以女子出嫁母亲训导为喻,讽刺公孙衍、张仪把顺从当做正理,是妇人之见,既诙谐幽默,又达到了讽喻的目的。 (3)善用排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一章中,“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连续六句,形成排比,列举贤相能臣出身低微,却成就伟业,铺陈渲染,给人心灵以极大震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行拂乱其所为”又是连续几句,构成排比,论述了苦难是成就雄才的途径,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这一观点。文章一气贯通,气势如虹,极具感染力。 【答案】 C(士:狱官之长。) 【答案】 B(两个“焉”字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答案】 A(A是名词作动词用,犯过错,其它的都是使动用法。)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灭亡。 【答案】 D 【答案】 B(A项中的“之”应指代集义养气;C项中的“是”应指代义与道;D项中的“其”应指代宋人自己。)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曾益其所不能 B.行拂乱其所为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 B(A曾—增,C衡—横,D拂—弼) 7.孟子认为,成就大事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