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中外文化交流讲座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交流概说 (下) 文化交流概说 (下) 一、文化交流的途径 文化交流是能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只要不同文化群体的人相互接触,就有了文化交流的可能。 1.官方使节的往来 高丽王朝的使节与折叠扇 张骞出使西域与葡萄、苜蓿等中国没有农作物 2.通商往来 唐宋时代,中国的书籍是往来日本、韩国商人最重要的一种商品 白居易的诗篇 马可·波罗出自商人世家,也是跟随商队来到中国的。 3.留学 日本的吉备真备 新罗时期的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 4.宗教活动 中国无数去印度求法的僧人,如法显、玄奘、义净等 鉴真东渡 明清两代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 5.移民与劳工输出 华侨、“唐人”、“猪仔” 元朝末年到明朝初,福建的刻书工人俞良甫、陈孟荣 “良甫” 汉籍 6.战争与掠夺 八国联军、圆明园 751年,唐朝的大将高仙芝与大食帝国的战争。 造纸术 文化交流概说 (下) 二、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没有国界,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文化的交流是无法阻止的。 文化是流动的。 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 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是维护人民间相互友好的一种重要手段。 文化交流概说 (下) 三、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体历史分期 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分期,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 我们这里讨论的历史分期,只是一个大概的界定,只是为了便于我们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1.先秦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从原始文化向石器文化及青铜文化的过度,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主要是通过早期移民等手段,把这些文化向四周扩散。通过陆桥及简单的航海技术,中国文化传入到东亚、南亚及东南亚一带。 2.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秦朝统一了中原大地,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之后的汉代,吸取秦朝很快灭亡的教训,通过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中国的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中国先进的文化吸引了周边国家的模仿和借鉴,汉文化圈在此时慢慢成型。同时,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打通了中国与中亚及西亚国家通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3.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四分五裂的时期,战争长时间内在中国各地发生。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刺激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这一时期,以佛教的兴盛为标志,西域的佛教建筑、艺术、文学、学术思想给中国带了新鲜的文化因素。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国自身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是一个民族大整合,文化大交流的时期。 4.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期。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先进的文明国度,它采取了兼收并蓄、友善邻邦、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与所有的兄弟民族及四方邻国和睦相处,一视同仁,对所有外来的思想文化,接纳吸收。当时在唐朝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身着不同服装的外国人随处可见,各国来的使节、留学生络绎不绝。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期。 5.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以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为代表,中国的科技水平有发更大的发展。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中国的海外贸易也空前繁荣,瓷器被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元朝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把中国同世界联成一片,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 6.明清及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从开放走向封闭,从领先世界走向落后。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个顶峰,但同时也是中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象征。资本主义开始在欧洲发展起来,工业文明的崛起迅速超过了中国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开始从“输出”为主转向“输入”为主。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在“求亡图存”的思想下,从封闭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转折期。 7.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时期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已经不再是困难的事情。全球化带来的是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然而,由于国际政治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经历了一些波折。有短暂的自我封闭时期,有全面学习前苏联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速度融入到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之中。

文档评论(0)

7号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