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新安矿二井18煤层煤厚变化的力学成因.pdf
嚼 工作研究
浅析新安矿二井18煤层煤厚变化的力学成因
口张仁珍
新安矿二井 18煤层小型构造 比较复杂,煤层厚度 30.OOm的薄煤带。煤厚突变受小构造控制,小构造落差
一
变化以突变为主要特点,直接影响煤炭生产,因此,对 18 般向浅部逐渐变小,走向方向向浅部逐渐由近东西向
煤层煤厚变化的探讨与研究,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转北东向,变薄带煤厚变化也由深部向浅部逐渐增厚。
一 、 采区 l8层煤厚变化特征 自一150.OOm标高至一30.OOm标高左右,煤厚变化 由
区内煤层 一150.OOm标高以上,构造较为简单,主要 O.Olm逐渐增加到 1.OOm,这一特征在左翼 18层 Ⅱ块风
表现为单斜构造 ,走 向由东西向转东南 向,倾向由南转 道和 Ⅱ块采面均有所揭露。
西南 向,煤层倾角在 6。~12。之间,平均倾角为 9。。 在基底隆起边缘,煤层顶、底板产生一系列凸起和
在采区东南部发育一条轴向由SSW 向转NNW 向的歪 凹陷,形成藕节状。致使煤层在底板突起处变薄,煤厚在
轴褶皱,倾伏方向由SSE向转SSW 向,煤层厚度变化较 0.9m~1.5m之间。反之,在底板凹陷处,煤层厚度增厚,
大,煤厚在 0.01m~4.00m之间,平均煤厚为 2.0m。从 煤厚达2.4m~2.5m,这一构造形态是受主压应力和基
一 150.OOm~+50.OOm标高巷道所揭露表明,煤厚变化以 底隆起部阻挡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构造。
突变为特点,左翼煤厚较右翼煤厚变化频繁,主要表现 二、l8煤层煤厚变化的力学成因
为煤层断续顺层滑动,滑动面多发生在煤层 中、上部,上 由于小型构造的产生才使煤厚发生变化,就其力学
部滑块内以不谐调小褶皱为特点,下部滑块 以底板断开 成因作以初步讨论,小型构造就其空间展布形态、特征及
向上转向顺层滑动,上盘主动滑动盘揉皱变形强烈,下 构造形迹、加以构造应力场的综合分析而论,它们是在东
部被动滑动盘脆性断开或转向顺层滑动。在顶板薄弱处 北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受基底边界条件的限制而产生
断开,将煤层推覆增厚,或将煤层切削变薄,有时连续发 的附加垂向、平面扭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主压应力 自北
生几个底断,顶断转顺层断裂,将煤层推覆产生厚煤带, 东转西南,而基底比较坚硬,不易变形与移位,这对阻挡
拉断搓推而产生薄煤带。这类小构造切割煤层顶板或底 应力 自西南向北东,对于这个阻挡部位以东的盖层来说,
板,断面紧闭,有斜向擦痕,两盘劈理发育,据擦痕和劈 要在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向北发生位移,这样就构成
理推断均为扭动斜落断层,在剖面上呈地垒状或地堑状 了左旋转应力。同时,越靠近深部其范围越大,其阻挡力
组合,将煤层改造成为厚煤带或变薄带。这类小构造落 越大,在个别煤底凸起部位,局部出现以阻挡力为主的现
差均小于2.00m,是对综采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延展 象。因此,同是北东向挤压力的作用,越是深部应力越是
距离 (沿走向方向)有的较近,落差变化较大,在圈定工 集中,产生了愈向深部愈增大加强的剖面上的扭动应力
作面时,应注重此类构造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场 ,结果导致了在煤系地层最底部的构造薄弱面一l8煤
在采区东南部,受主压应力的作用,在西北部古地 层生成了顺层滑动面,同时生成了其它构造(如小断层、
形隆起这一边界条件的制约下,产生一歪轴宽缓褶皱,伴 小褶皱等),并且基底的相对稳定,造成了基底与盖层间
随断续顺层滑动,使这一地区构造相对复杂。在这一区域 的差异不谐调位移,导致了滑动面上盘的主动性,相对下
内,层间小断层较为发育,煤层厚度变化大致具有规律 盘的被动性。同时,在这一应力场的作用下,生成了近南
性,小构造一般都发育在宽缓褶皱的两翼部位,将煤层改 北向的左旋转张扭性小断层,煤层 由层滑及产生的顶或
造成为增厚带和变薄带,具有相间条带性,一般将翼部煤 底拉断切削煤层变薄,推覆迭加煤层增厚,受小构造严格
层搓推断开。在向斜核部推覆迭加成厚煤带,煤层最厚处 控制,总是以张扭性小断层为变化条带两侧边界,存在着
达4.00m,在背斜翼部切削,将背斜核部煤层变成薄煤 与层滑同向的煤层增厚带和变薄带相间排列性。
带,最薄处煤层厚度仅有0.Olm,煤层厚薄条带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佳能相机EOSR10说明书.pdf VIP
- 公共危机管理(第二版)课件:突发危机事件的善后恢复和重建.ppt VIP
- 2024中国公路货运行业智慧安全白皮书.pdf VIP
- 爱国经典朗诵《何以华夏、何以中国》朗诵稿.docx VIP
- 2025年医学课件-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pptx VIP
- 量子通信技术科普讲座模板.pdf VIP
- 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1课时)-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 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pptx VIP
- (高清版)B-T 19363.1-2022 翻译服务 第1部分:笔译服务要求.pdf VIP
-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21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