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碳经济机遇多于挑战
手机免费访问 2010年10月02日 21:35 赢周刊
查看评论
“低碳经济”的概念自2003年被提出至今,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003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从最初的13家发展到现在已有200多家排放会员。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已然存在,不少欧洲公司已经在细化的范畴尝试把碳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 2004年成立的欧洲气候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日成交量最高达5300万吨、10亿美元。交易合约的持仓量最高达100万手,甚至超过了石油期货。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各类与碳交易、碳计算相关的企业机构也应运而生,其中蕴含的商机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在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方面将有较大的政策行动。 五省八市的低碳城市的试点计划已明确确定,其中,深圳在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建筑和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已开始全面发力。政府行动和政策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行为,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郭万达:低碳经济机遇多于挑战 郭万达 简历 综合开发综合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城市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的研究和咨询。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参加英国志奋领项目,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主修“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课程;2009年6月,参加德国政府“气候变化与国际政治经济”研讨项目,研修欧盟及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国际经济关系。近年来主持了“金融支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三峡库区发展模式研究”、“哥本哈根会议与低碳经济发展”等课题。 □赢周刊记者 徐璧玉 文/图 低碳产业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赢周刊:近几年中国政府对低碳经济越来越重视,最近更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的地位是如何不断提升的? 郭万达: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办公会,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将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到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此时明确将“低排放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明确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这是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将低碳发展看成是一种责任,也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来说,低碳经济是中国重大战略的转变,从新经济增长点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 赢周刊: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又推出了哪些具体的指导政策? 郭万达:我国政府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在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方面将有较大的政策行动。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多个省市试水低碳区域建设后,国家首次正式公布低碳省市试点计划,将广东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陕西省、天津市、重庆市以及深圳市、厦门市、杭州市、南昌市、贵阳市、保定市列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财政部、住建部也提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简历;其次是建立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信部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国务院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等都陆续出台。 赢周刊:从新经济增长点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是否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已经摆在企业的面前? 郭万达:任何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出现的时候,都有过被“传说”、被“泡沫”的命运,比如铁路、电话、IT等。我认为,在低碳经济领域,目前是机遇多于挑战。在中国,无论哪个行业,都有低碳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没有抓住低碳经济的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就充满着挑战。就好像当初的IT、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有些企业说自己应用不了,因此而错过了发展的机遇,企业的竞争力就相对落后了。我觉得目前的低碳经济发展也是如此的局面。 低碳经济本身是有公共性,跟基础性建设和垄断行业密切关系,这些领域如何发展低碳,企业肯定也要跟着干。所以,对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应该用低碳的理念去发展和推动企业的升级改造,这是重大的机会。 深圳率先建设低碳城市 赢周刊:中国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城市之路? 郭万达:7亿中国农民人均碳排放只有城市的1/4,排放总量也只有全国的18%。未来10年,是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期。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导致碳排放强度相差悬殊。纽约和东京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多,但是人均碳排放量相差一倍多,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的北京和深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6.27--12、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分析.doc VIP
- 锡安长老纪要1-24本.pdf VIP
- YYT 0735.1-2009 麻醉和呼吸设备 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docx VIP
- 汽车仪表盘图标全解.docx VIP
- 阿里巴巴上市后的股权结构(阿里巴巴最新股权结构).doc VIP
- 氧气、乙炔管理制度.docx VIP
- 上海众辰NZ100变频器用户使用说明书调试手册.pdf
- 伴有肺炎的肺脓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fwd系列高静压风机盘管机组-特灵空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