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医治急性扁桃体炎”
导读:
天津长庚耳鼻喉医院、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原466医院)、山西长庚耳鼻喉医院、黑龙江长庚耳鼻喉医院、温州爱尔五官科等医院,联合为您详解急性扁桃体炎及中医医治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
病因病理病机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急性扁桃体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虽因其病理改变不同分为卡他性,隐窝性及滤泡性扁桃体炎等三型,但就诊断和治疗而言,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
急性扁桃体炎
全身症状
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局部症状
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危害
正常情况下,扁桃体的淋巴细胞和抗体能将病菌消灭或控制住,维持机体的健康。但是,任何防御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当身体抵抗力下降,如在寒冷或潮湿环境、身体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情况下,扁桃体的防御能力便会减弱;或者当病菌多次侵袭,特别是病菌数量大、毒力强时,扁桃体会因寡不敌众而被病菌攻破占领,发生炎症,出现红肿、疼痛、化脓。轻者低热、咳嗽,喉部不适;重者高烧不退、呼吸急促,甚至高热惊厥。
若治疗不及时,人体抵抗力不足以战胜病原体时,炎症就可向周围组织扩散,并可经血液播散至其他器官,使之发生炎症,还会引起宝宝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如继发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和无显著原因的低热。当然,像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副鼻窦炎等并发症也时有发生。此时,扁桃体便成了宝宝生病的“罪魁祸首”。
中医医治急性扁桃体炎的方法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颊车、合谷、少商;2、扁桃穴、内庭。
配穴:天柱、鱼际。
扁桃穴位置:双侧下颌角前下0.5寸处。
(二)治法
主穴为主,每次选用一组,可单独应用,亦可交替轮用,据症情酌加配穴。每次选穴2~3个。第1组穴,头面部仅取患侧,四肢针双侧。少商、鱼际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行提插加捻转,强刺激泻法。第2组穴,双侧均取,扁桃穴宜快速进针,针尖指向咽部,使针感达到咽部且有酸困胀之感觉。内庭用泻法。均留针15~20分钟,小儿可不留针。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067例,总有效率在90~100%之间[1~3,15]。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咽喉、扁桃体;2、耳轮4、6耳背静脉。
配穴:少商,商阳(体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一组,二组可单独用亦可交替轮用,效不佳改配穴。第一组,先寻得两穴的压痛点,毫针刺入,以捻转法行强刺激,留针30分钟到1小时;或者每穴注入0.1毫升注射用水或10单位青霉素(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第二组,在耳轮4、6及耳背静脉明显处,以三棱针或毫针(小儿)刺破,挤出血2~3滴。少商、商阳亦可刺血。上法均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626例,有效率为90.1~100%[4~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足三里。
配穴:曲池、行间、照海、大椎。
(二)治法
药液:生理盐水、维生素B1(含量50毫克/毫升)、鱼腥草注射液,任选一种。
主穴为主,效不佳时改配穴。每次取2~3穴(头面部取患侧,四肢可取一侧或双侧),根据穴位区肌肉丰厚情况,每穴注入0.3~1.0毫升药液。应在注射针头得气的条件下推药。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73例,除19例中断外,余均治愈,且多在1~3次内见效[9,10]。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二)治法
先将角孙穴(患侧)处的头发自然分开,暴露出皮肤。取一缠线之灯芯草,一端浸入食油内约2厘米长,点燃后迅速点烧穴位皮肤,一点即起,此时可闻得“叭”的声响,火灸部位即呈微红。火灸穴位1次即可,个别效不满意者次日再作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316例,治愈率达90.1%[11]。
刺血(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