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学案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学》教学案例 案例一: 咖啡并不只是一种提神醒脑的东西。作为日常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喝咖啡具有象征价值。在许多欧美人看来,早上喝咖啡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标志。约人一起喝咖啡则可能更希望聚会闲聊而不是对喝什么感兴趣。大多数西方人不把嗜好咖啡看做吸毒。有的社会允许消费大麻、酒精,却反对咖啡。咖啡消费可视为全球社会关系网络的一个关节点。某人一旦喝一杯咖啡就卷入了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中,如不平等贸易、星巴克(Starbucks)品牌。如同茶、糖一样,喝杯咖啡的行为足以推定过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讨论:喝咖啡似乎是日常生活中很简单平常甚至无趣的行为。社会学能够对它说什么、做什么?试用“社会学想象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案例二: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使东北二人转演员小沈阳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并连续参加六台春晚,被媒体称为“80后的领军人物”。同时,小沈阳曾经的演出视频、年龄、星座、兴趣爱好和家庭等个人资料都被热心网友一一搜索出来。小沈阳的个人博客在短暂的十几天中突破了500万大关。社会上出现了对“小沈阳现象”的诸多热议。流星?恒星?大雅?大俗? 讨论: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文化、流行文化的认识? 案例三: 中国和日本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面临着相似的国内外形势和问题,但后来中国和日本在工业化的成就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别。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古德认为家庭因素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中国在继承模式、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亲戚的态度以及商人的家庭传统等方面的特点不利于中国成功处理在工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讨论:家庭制度对工业化经常的影响。 案例四: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Cary S.Becker)认为,人们是否结婚取决于能否从婚姻当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过单身的收入,那么人们便会选择结婚,否则,就宁愿独身。人们虽然在婚前极力想了解对方,但是由于时间短缺、知识片面等原因,难以完全了解对方,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婚姻市场上的信息,这将导致人们难以在婚姻中获得最大化的效用,这时如果一个人从新婚中得到的效用大于离婚的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离婚,不过通常情况下人们尽管没有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最大化的效用,但也不愿打破已存在的家庭,因为寻求新的伴侣毕竟需要投入时间、货币等资源。 讨论:人们为什么会结婚?又为什么会离婚?试从社会学角度对上述问题和贝克尔的研究进行分析和评价。 案例五: 安利(Amway)成立于1959年,最初是由两个年轻人在密歇根成立的面对面商品行销系统。今天,在全球80个国家中,有超过360万人在配送安利的化妆品、保健食品和保养品。直销人员通常会举办聚会,把邻居、朋友、亲戚纳入客户名单,最好能加入直销的行列,成为他们的“下线”。1995年,安利进入中国市场。该公司强调,通过亲戚朋友建立销售网络的策略,对于中国这个重视口碑和介绍的文化,特别具有说服力。两年后,安利在中国已经有了80万直销员。 1998年,中国政府明令取缔一切传销活动。媒体将传销活动称为“老鼠会”,社会上将传销行为称为“杀熟”。安利经营受到冲击。如今,安利广告重新出现在大陆,经营方式也合法化。 讨论:你或你身边的人有没有从安利直销商手中买过东西?描述一次安利或类似营销公司的直销经历,分析其组织特征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案例六: 他者的眼光:龙应台、杨振宁眼中的中国大学和大学生 学生不敢跟教授讨论期末论文成绩,他们认为那样教授会很生气,认为是怀疑他的批判能力,不尊重他的权威。对于成绩,学生不讨论、不询问,也不争执,否则等于向教授挑战。这样,当教授即便是做出了极端荒唐的事也不会遭到同学反对,因为学生被灌输了20年“师道尊严”的观念。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少得到回应:语言的问题在其次,思想的贫乏才是症结所在。学生很用功,可是当问到“为什么”时,就瞠目结舌了——不知道,没想过,没有学过,老师没有教过他,课本里没有。典型的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盲目地服从权威,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没有——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错误不在学生。办教育的人对学生采取“抱着走”的育婴方式。大学校长做得如严父慈母:规定学生不许穿拖鞋在校内行走,上课不许迟到,周会时要正襟危坐,睡眠要足8小时,熄灯前要如厕,讲话时不许口含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这种喂哺式、育婴式的大学教育刚好吻合心理学家Levy早在1943年给所谓“过度保护”所做的诠释:第一:给予过多的接触——“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第二,禁止他独立自主——“你不许”;第三,将他“婴儿化”——“乖,早睡早起”;第四,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加诸其身——“你听我的”。 ——龙应台:“幼稚园大学”,《读者》,1999年第5期,第36—37页。 杨振宁通过近30年的经验总结和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很多年来,中国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