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顾炎武文献编纂思想考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人顾炎武文献编纂思想考略   [摘 要]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文献编纂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本文通过对顾氏生平文献著述的考察,概括其文献编纂的总体特色,并着重以《日知录》和《顾亭林诗文集》为对象,对顾炎武的文献编纂理论及编纂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 顾炎武 文献编纂 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 G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6-0096-05   [Abstract] As a famous Confucian scholar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Gu Yanwu made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 compilation. In this paper, authors summarized Gu Yanwu’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compilation by investigating into all his life and works. Focusing on Ri Zhi Lu and Collected Works of Gu Yanwu, they made a systemic study on Gu Yanwu’s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compil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Key words] Gu Yanwu Literature compilation Philology   文献编纂作为文献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文献及社会知识的组织整理、传播利用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研究古代图书馆学史,除了版本、目录、校勘、典藏外,切不可忽视文献编纂学在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从文献整理与知识组织的角度来讲,历代文献编纂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学术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许多优秀的学术传统仍然值得今人借鉴,如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会通观”、章学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等。   清代是我国文献编纂的鼎盛时期,举凡经、史、子、集,编纂门类齐全,编纂机构与学者分布广泛,编纂体例及方法日渐规范,在中国古代文献编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由明入清的学术转型之际,长期占据思想界主流地位的宋明理学迅速衰落,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朴实考证经史为方法的实学思潮勃然兴起。这种学风的转变,对清代文献编纂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作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就是这样一位立在时代潮头、开引风气之先的思想巨子。本文即以他所著的《日知录》和《顾亭林诗文集》为主要对象,系统考察顾氏的文献编纂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 顾炎武生平著述及总体编纂特色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因钦佩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处世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曾化名蒋山佣,世称亭林先生。明末参加“复社”,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出游北方各省,考察山川形势,以求匡扶故国,终老于陕西华阴[1]。他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对于天文、历算、舆地、金石、音韵、历史、考古等都有精湛的研究。纵观顾炎武一生著述,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金石文字记》《五经同异》《左传杜解补正》《九经误字》《五经考》《求古录》《韵补正》《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宅京记》《十九陵图志》《万岁山考》《建康古今记》《营平二卅史事》《官田始末考》《京东考古录》《山东考古录》《顾氏谱系考》《谲觚》《茀录》《救文格论》《诗律蒙告》《下学指南》《当务书》《菰中随笔》《文集》《诗集》[2]及《三朝纪事阙文》等,其中不少都属编纂之作,尤以《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金石文字记》等影响较大。   《日知录》是顾氏积30余年读书心得编次而成,自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堪称一生学问与思想的结晶。从体例来看,《日知录》32卷,“不分门目,而编次先后则略以类从”[3];从叙事笔法来看,《日知录》叙事讲究会通,详细叙述始末源流,并用丰富的材料来佐证论点。《音学五书》是《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的合称,是顾氏音韵学成就的主要体现,奠定了清代古音学的基础。《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一部历史地理学名著。为了编纂这部书,顾炎武历览二十一史、明代实录、府州县志和历朝奏疏、文集,将其中涉及民生利害的部分分类辑录,历时23年,可惜仍未完稿。与《天下郡国利病书》类似,《肇域志》同为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未完稿,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政治,后者侧重经济。该书所存11部分,叙述最详者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