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淤地坝建设成效及发展建议
我省的淤地坝建设产生于农业生产实践,是农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汾西县就有“汾西山岗,宜潦畏旱,涧河沟渠下湿处,向有勤民修筑,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的记载。清咸丰三年(1853年),柳林县贾家垣村贾本椿在本村盐土沟修坝4座,三四年时间淤成坝地1.4hm2,以后逐年扩大到4.6hm2,种小麦单产2580kg/hm2,谷子单产3000 kg/hm2。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附近坡地颗粒无收,而贾家的坝地小麦单产仍达2100 kg/hm2。于是在周围的一些乡村,有钱人家雇人修大坝,无钱人家以工换工修小坝,打坝淤地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逐渐兴盛起来。但是,解放前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淤地坝建设十分零散。真正大规模进行淤地坝建设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在省人民政府“要总结示范淤地坝技术经验”的号召下,省水土保持试验站首先在离山县刘家湾建成全省第一座库容100万m3以上的大型淤地坝,为当时推广淤地坝起到了示范作用。1958年之后,随着试验示范的成功和水力冲填筑坝技术的推广,特别是1986年国家开始在我省投资修建治沟骨干工程,省委、省政府拨专款在汾河上游修建淤地坝,并相继颁发了《山西省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有力地推动了淤地坝建设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省共建设淤地坝39126座,其中骨干坝657座,中型坝2088座,小型坝36381座。
2、主要成效
50年的实践证明,淤地坝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是发展地方经济和解决退耕还林后顾之忧的“双赢”措施。
(1) 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我省黄河流域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3.13万km2,全省现有骨干坝95%集中在该区,控制水土流失面积0.94万km2,占该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拦泥能力21亿t,已减少入黄泥沙14.8亿t。
(2)改善了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现有淤地坝可淤坝地14.5万hm2,现有坝地10.24万hm2,是山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坝地耕种方便,水肥条件好,与坡耕地相比,土壤含水量高80%,土壤养分高30%,坝地亩产量一般为300-400kg,有的高达900kg,是坡耕地的5-10倍,是梯田的2-3倍。另外,坝地水肥条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3)防洪减灾,保护了下游安全。淤地坝的蓄水拦泥作用,可形成比较完整的防御自然灾害体系,对保护下游坝地、村庄、道路、桥涵等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骨干坝,在削减洪峰流量、抵御暴雨、洪水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下游河道的防洪清障费用。1995年我省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700mm左右,汛期降雨就高达400—600mm,已建成的260座骨干工程全部经受了洪水的考验,有力地保护了下游村庄、公路、桥涵及农田等免遭洪水肆虐。
(4)促进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淤地坝工程建设,淤积了稳产高产的坝地,提高了粮食单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从而改变了过去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使大面积的坡地得以退耕还林还草,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据初步估算,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省新建和改善的沟坝地促进了5万多hm2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3 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淤地坝建设中,骨干坝国家补助65%,中型淤地坝国家补助40%,小型淤地坝国家补助20%,50%以上投资需要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来完成。对于财政十分困难的山区县份,地方配套资金根本无法到位,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2)工程存在隐患。全省现有的657座骨干坝有1/3已经淤满或将要淤满,60%以上的工程都是“两大件”,若不加固处理,坝体就有可能冲毁;同时有51座骨干坝下游有村庄、厂矿等建筑,需提高标准;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群众自发修建的“闷葫芦”坝,不能排泄洪水,防汛任务更为艰巨;另外由于没有维修管护经费,有些工程年久失修,出现了坝体有冲沟、卧管进水口堵塞、涵洞出口明渠断裂等现象,存在工程隐患。
(3)坝系急待配套。我省有相当一部分沟道只建有中、小型淤地坝,没有控制性骨干工程,且这些中小型淤地坝多为五、六十年代群众自发修建的,标准低,质量差,一旦失事,会引起连锁反应。还有一部分沟道,由于受投资限制,只有骨干工程,没有配设相应的中小型淤地坝,仅为单坝运行,一遇较大洪水,常常淹没农作物,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4)一些工程缺乏有效管护。一些淤地坝,特别是骨干坝,由于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很难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将管护责任落实给村集体和个人,还是由当地政府直接管理,由于国家没有专门的管护经费,缺乏有效的管护;就是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