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的向度及其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的向度及其启示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历经深刻调整,阶级阶层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很大变化,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出现了明显的 “社会排斥”的现象。社会排斥包括不平等与关系贫困、劳动力市场上的排斥、信贷市场上的排斥、医疗保健、食品市场与贫困等。社会排斥现象的主要属性有多向度性、动态性、相对性、能动性、资源约束性。西方社会排斥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借鉴作用和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排斥;理论;启示   中图分类号:F2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8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在马歇尔计划的刺激和各国政策的正确性引导之下经历了发展的黄金20年。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历经深刻调整,阶级阶层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很大变化,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出现了明显的被西方学者称为“社会排斥”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理论开始获得发展。这一理论的发展不仅对基于西方福利国家的传统理论假设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欧洲的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的产生   “社会排斥”的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之初至五六十年代贫困(poverty)研究中的对贫困以及剥夺(deprivation)和劣势(disadvantaged)概念与理论的探讨。这种探讨使贫困研究的侧重点由注重物质匮乏转变到更加关注贫困的社会关系,由关注贫困个人和家庭转变为关注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制度性结构中考察贫困的成因。这样,取代注重贫困状况和贫困程度的实证测量和指标体系,贫困的社会成因和起源问题,贫困现象的持久性、遗传性和贫困周期等问题成为贫因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总体来说,贫困、剥夺和劣势概念演进的基本脉络是由侧重物质匮乏转变为侧重不利的社会状况,由注重贫困和家庭生活的物质层面转变为注重个人、社会、文化和政治层面;贫困的主要成因从过去归结为个人和家庭因素为主转变成以社会环境、制度性与结构性因素和个人、家庭因素的互动关系为主[1]。   “社会排斥”一词由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于 1974 年最先提出。他在界定法国的受排斥人群时,认为以下群体是“受排斥的”——这些人约占法国总人口的 1/10:精神或身体有残障者、自杀者、老年患病者、受虐儿童、药物滥用者、过失者、单亲母亲、多问题家庭、边缘群体、叛逆者以及其他一些不适应社会环境的人[2]。但勒内·勒努瓦并没有对社会排斥的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社会排斥最初指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这种歧视和偏见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制度基础上。“主导群体已经握有社会权力,不愿意别人分享之。”[3]伴随着欧洲经济的衰退和福利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社会排斥概念发展成为解释现代福利国家出现的新贫穷问题、长期性失业问题、贫困家庭结构的变化、福利国家的收缩以及移民等问题的理论概念。   虽然社会排斥词汇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人们仍然不清楚它的准确含义。实际上,这个词汇之所以得到传播,部分原因在于它没有准确的定义,从而意味着它与所有人的所有事都是有关的。一项对社会学文献的评论认为,观察家们实际上只达成了一点共识,即我们不可能用单一和特别的标准来界定“被排斥”的状态。阅读大量关于排斥的调查和报告后,我们发现,专家们之间存在严重的混淆。然而,专家们的讨论似乎包含了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相对性。人们遭遇特定的社会排斥,即社会排斥有特定空间和时间。就贫困而言,这种相对性已经受到了挑战。根据约瑟夫和森普逊的研究,我们现在将一个拥有中世纪贵族同等生活标准的人描述为穷人,仅仅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像中世纪贵族一样生活的社会之中。   然而,无论绝对贫困分析的价值何在,它都与社会排斥没有关系。仅仅孤立考察一个人的处境,我们无法判断他或她是否遭遇社会排斥。任何对排斥标准的具体运用都不得不考虑其他人的行动。人们会因为其他地方的事件而遭遇社会排斥。实际上,排斥可能是个体群特征而不是个体特征。经济学家往往孤立地考虑个人及其家庭,比如,没有考虑样本调查中的被试是否来自同一条街道或者邻里。然而,社会排斥往往通过社区来体现,而不是通过个体来体现的,其中的一个例子是根据居住地来确定信用等级的金融制度。   第二个要素是能动性。排斥是能动者的一种行动。人们退出市场经济,从而可能自我排斥;或者因为银行的决策而不能获得贷款,或者保险公司没有为他们提供保险,人们也可能受到排斥。人们可能拒绝工作而喜欢靠社会保障收入来生活;或者他们因为其他工人、工会、雇主或者政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