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商业媒体的几点扯蛋
发布时间:2005-9-27 | 阅读 42 次
【内容提要】
这个题目我是颇动了一番脑筋地,叫做“谁来拯救中国商业媒体”?可惜我自己温饱尚且不济,哪配当先知。“中国商业媒体十大恶心”或者“中国商业媒体七宗罪”?但为什么不是九/六或十一/八? “中国商业媒体向左走向右走”、“第三只眼看中国商业媒体”、“如何打造中国商业媒体的航母”、“都是广告惹的祸”等等,别人用过八千多遍了……最后还是起了这个土名(不幸言中,本文被不知名的某网络编辑重命名为“媒体尽自慰,读者伪高潮”)
开宗明义,我所谓商业媒体在狭义上是指像某刊(为避免不恰当的联想,而突出逻辑本身,所涉及媒体和媒体人名均隐去)那样主要报道企业微观层面,广义上则包括某刊和某刊,分别关注中观/产业和宏观/经济,甚至某刊/政经,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划分,四家媒体于四个层面均有涉猎,侧重不同。大众媒体的商业版也属于本文讨论内容。
商业媒体的马甲
当年人在江湖,耳濡目染,隐退之后,又看了很多,才发现除了上面几家货真价实以外,原来不少自许的商业媒体只是虚有其表,虽然这里面也有蒙事和真诚地无知的区别。“小样,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第一种是文学媒体,以某主笔为代表,文笔绝佳,博闻强记,庞征博引,但唯一所缺的就是信息和观点,一个做PR的朋友评价就一个字:忽悠,更尖刻的网友则指责说,如果将他文章中的外来词和外国人名除掉,“就只剩下‘的、地、得’三个字。”
个人观察,该主笔的读者群泾渭分明,凡是工作有段时间的朋友一般持消极看法,但读研究生的学弟都是死忠粉丝。不知道是白领们务实,或者年轻人富有理想,但我还是很喜欢读他写的东西,一边拿着小本记名言警句,如果能把他的读书笔记借来复印该多好。
而大部分有志于商业文学创作的同学即使没有那样的文采和阅历,也可以生动地描述经理人们的着装、表情,或者比如说窗外的阳光、桌上孩子的相片,我们的主人公不仅事业成功,而且那么地热爱家庭,多愁善感的读者们读到这里一定唏嘘不已。
古今中往的文学名著是一个无穷的宝藏,虽然大家总是扎堆在有数的富矿。比如百年孤独经典的开篇:“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我们就可以写:多年以后,杨元庆站在收购IBM PC的签字桌前,准会想起他研究生毕业,刚刚加入联想的那个下午。也不一定非要是回忆和下午:多年以后,卡莉?菲奥里娜在电视里看到惠普的新闻,准会喃喃地说:“合并康柏错了吗?错了吗,错了吗?……”
第二种是娱乐媒体。他们对于丑闻和内幕抑止不住地兴奋,只是主人公从明星人物变成了明星企业。这样做不仅能够立竿见影地吸引一些廉价的眼球,有时候也是在敲打广告客户多投一些。当然,娱乐和文学并不矛盾,是市井文学。某报已经逼得记者开始创作“新闻”了,只是这样的硬编太没有技术含量。此外,即使像娱记一样地嗅觉灵敏,真正的丑闻并没有稳定的产能。
怎么办?禅宗六祖说过:“不是旗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还有个脑筋急转弯问:不许折断分拆,如何用三根火柴拼出两个三角形?答案是摆出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力挤压自己的眼球,直到你看到两个为止。
所以娱记的笔法更值得借鉴,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最近看到一篇写某公司人事变动的文章,堪称其中经典。娱乐商业报道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就以它为范文给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指点一二。
首先罗列该公司近期人事变动。这一手为三十六计之二十九树上开花,所谓“借局布势,力小势大”。自古以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你如果集中描述离职的人,却避而不谈大部分员工安心工作,就可以给读者造成该公司人事变动频繁的印象。
其次写到该公司近期的结构调整,长期来多次并购,这些必然会涉及到人事,适用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就是从正常的事情中能看出不正常来。
然后斩钉截铁地认为这些人事变动与业务无关,并引用多名业内人士评价为佐证,读者不会知道这些人是阿猫阿狗,甚至就是记者和编辑本人,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也不一定要诳,以中国人口之多,想听什么,就一定能找到人这么说,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而有名有姓的直接引用该公司员工发言,看似公平,却几乎没有实质内容,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报道出来以后,这几名员工在公司内不免受到怀疑说错什么,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并且从人事问题上升到资本高度,将一款新产品认为是行业整顿后的“形象工程”,这是第三十五计连环计,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无攻不破。顺便揪出一些与人事无关的历史污点,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