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八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教学八法   教无定法,从教学效果和目的来看,只要有益于教学、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益于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方法,追求新体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炼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代诗人贾岛关于作诗炼句有一句名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另外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有一句名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在这里所讲的都是对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锤炼语言的严格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意语言的精心锤炼。精彩的语言如同天女散花使人欣赏,如同暮鼓晨钟使人警醒,如同天花乱坠使人惊叹。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中语言组织的不断修整和对语言学的不断揣摩,不断的总结经验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历史课堂语言的锤炼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无论是导言还是过度,无论是历史评价还是内容总结,精心准备的语言设计都会使课堂生辉靓丽。   例如,关于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召开的慕尼黑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内容,我在教学中运用这样一段比喻性的语言:“在慕尼黑阴谋中,如果把德国的希特勒比作是一个强盗,英、法、意三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和墨索里尼比作是一群为强盗呐喊助威的流氓恶棍,把捷克斯洛伐克比作是一位受到强盗抢劫的美丽少女,把苏台德地区比作是少女脖子上的一串珍珠项链,那么,慕尼黑阴谋其实就是一个强盗在一群恶棍的呐喊声中抢走了一位少女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学生在听了这样的比喻之后会发出会心的笑声,枯燥的内容在生动的比喻中成为学生的难忘记忆。   再例如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内容的总结,我对书本内容精心的提炼后使用这样的语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中国的敌人是中国过去的学生。这个学生在近代通过明治维新超过了中国这位先生,并且反过来侵略先生。日本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可是中国也为他的保守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那就是3500万人的伤亡,5600多亿美圆的损失。战争带来的是炮火纷飞的天空,支离破碎的肉体,流利失所的难民和哀号哭泣的眼泪。强大的侵略者把强大作为他的光荣和武器,但是历史最终给强大的侵略者带去的是耻辱和灾难。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有道是“兵不在广而在精”,历史课堂语言的使用同样如此。正如中国的先贤墨子在论及语言的使用要精练而不要泛滥是说的那样:“虾蟆蛙蝇,日夜而鸣,舌干才辟,然而不听。今鹤鸡时夜而鸣,天下震动。”对于历史教师而言,精心的语言设计是成功课堂教学的重要准备之一,任何罗嗦多余的语言都只会使人昏昏欲睡、困乏不堪,从而造成教学的无效性后果。   二、谈话法:“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   谈话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问题的谈话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收获新知。例如,关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政变问题我采用了这样的对话:   教师问:“北伐战争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答:“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教师问:“北伐战争将会打击谁和威胁谁的利益?”   学生答:“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教师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怎样去做?”   学生答:“寻找新的代理人。”   教师问:“他们找到了吗?”   学生答:“找到了,就是蒋介石和汪精卫。”   这样,在教师和学生的轻松谈话中,既解决了国民大革命的任务和结果等有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文史互证: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文史互证,这是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这里仅谈文学作品对历史教学的应用问题。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历史客观环境的产物,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来充实课堂、生动课堂、实证课堂、诠释历史。文学性语言对历史的描述使历史生动形象,用文学性语言解读历史使历史真切感人。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会使学生发现历史的生动与有趣、形象与亲切。可以这样来认识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文学作品使历史看上去并不是枯燥的历史遗迹和干涩的文字堆积和说明,而是光辉灿烂的金子和宝石,即使深埋地下千年,当其出土之时依然光彩照人。历史老师的历史课堂完全可以借助文学艺术使它自身借尸还魂,走出坟场,洗去铅华,容妆焕发而成为绝代佳人。   在历史课堂上文学作品的适当运用会使历史借助文学的翅膀自由的翱翔。例如在进行长征史的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投影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之后让学生齐声朗诵,然后我作了这样的文学色彩很浓的讲述:“同学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事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