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pptVIP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ppt

【背景材料】2011年1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于在北门广场举行“孔子”塑像落成仪式。新落成的“孔子”青铜塑像由吴为山创作,高7.9米,石头基座高1.6米,总高为9.5米。由青铜制成的孔子雕像矗立在国博北广场中心,正对着东长安街,以孔子站姿为造型,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长髯垂胸,衣袂飘飞,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雕像身体部分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古朴雄浑。基座上题写有“孔子”两个大字及其生卒年份。“孔子”青铜塑像落成的新闻一经媒体广泛报道,立刻得到社会热烈反响。 【知识链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提出“礼”的学说,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主张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教育对象。他还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运用提升】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分析。第(1)问中的“理由”依据材料一中“孔子的学说……他的 ‘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分析,从材料二中找出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2)问,注意关键词“历史影响”、“现实意义”;第(3)问,综合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消极的方面,但也存在积极的方面,要善于学习其积极的因素,克服其消极的因素。 【参考答案】(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拔高了孔子的地位。 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 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3)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2011·福建卷)《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解析】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