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百年坐标观察中国的企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西方百年坐标观察中国的企业.doc

姜汝祥 从西方百年坐标观察中国企业与社会 韩彦 姜汝祥,37岁,一个执着探索用西方管理学理论去思考中国企业未来,却又不想只做学者的人;一个带着睿智思想、幽默谈吐靠战略咨询吃饭,却又脱不掉书卷气的人。 (小标)让人嫉妒的履历表 海归派有很多种,姜汝祥说自己属于经历丰富的那种,丰富却不复杂,因为他的学业与事业经历与中国这二十多年变革轨迹几乎完全重合。那是一种让他的同龄人甚至比他年轻的人难免会产生妒忌的阅历,表面看来充满变化的命运似乎总是在眷顾他,但仔细看去,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他靠超人的勤奋换来的呢? 1965年出生于贵州省平塘县的姜汝祥,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可以说是个小神童,他16岁那年就考入了洛阳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这是一所很普通的工科院校,在那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还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担任过校学生会副主席和学生记者组组长。1984年是中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触动了姜汝祥对现实的反思,特别在工厂实习期间与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的交谈中,他深刻感到了企业职工在体制束缚前的无奈,他终于明白,仅靠技术人才的努力根本无法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制度与管理,这种思考最终却让他决定弃工学文。 弃工从文意味着在要自学相关的课程,姜汝祥做到了,1985年他考入了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他在经济的学习和研究中找到自我与现实的接合点,一年后就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担任了学院经济研究会会长,并且在毕业后令人羡慕地被分配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从事乡镇企业的研究。这段工作的经历使他接触到了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层面,这也是当时最活跃的一个层面,但他同时也感到,中国的问题不仅有着经济层面,还有着更复杂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1990年,姜汝祥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于中国社会学会会长袁方教授攻读经济社会学博士学位。 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看似不断重复的经历像一个螺旋攀升的阶梯,姜汝祥努力地追寻着他的梦想,在北大的学习也更刻苦和努力,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其中有获得获北大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的,也有获国家级学会一等奖的,他的博士论文不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论文,并在国家教委对全国博士论文抽查中名列前茅。 博士毕业他到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从事了宏观经济研究。在这里,他主持的《中国社会稳定研究》受到中央有关领导指示,关于城镇下岗职工的研究对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影响。1997年,他开始参与摩托罗拉与国家计委合作进行的大型国企培养高级领导的项目,在这里他与摩托罗拉和国企高层领导有了很多接触,跨国公司与国企的对比使他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制约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姜汝祥丰富和工作经历和社会学背景让摩托罗拉大中国区市场总监看到了宝贝,诚邀他担任其产品市场经理以帮助摩托罗拉产品市场的中国化。 姜汝祥动心了,因为他对摩托罗拉这样的跨国公司持续增长之谜产生了很大兴趣。1997年底,姜汝祥离开了国家计委,进入摩托罗拉公司,先后担任过中国区产品市场经理与北亚区消费者方案解决部的市场战略经理,也正是这一时刻,他为自己设立一个清楚的人生定位——从事理论指导下的操作而不是纯理论研究。 说来也巧,他为摩托罗拉写的一些研究报告受到了摩托罗拉的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Schon Beechler教授的关注,这是一位国际著名的日本和中国企业研究专家,看过这些研究报告后,Schon Beechler教授真诚地邀请姜汝祥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作访问学者,并参加她主持的项目“跨国公司组织竞争力研究”。一般说来,美国一流商学院邀请企业人员作访问学者是很严格的,姜汝祥似乎很幸运,但谁说这背后不是他不凡的实力与阅历? 2000年3月,姜汝祥应邀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从事了一年多的工作与研究,姜汝祥在“海归派”中有些特殊,因为他对西方工商管理这片大海的起点是在中国的摩托罗拉开始的,在美国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已经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与哥伦比亚大学一流的专家们共同研究分析和研究20多个国家120个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案例,“我只完整听完三门MBA课,其它往往听一半就就不再听了”,姜汝祥说,“优秀的老师那里都缺,美国一流商学院也一样”。 这也许与姜汝祥自己的目标界定有关,他始终是带着“中国问题”去学习和研究的。和他交谈过或看过他文章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到,他的思想和理论有着很深的“问题情节”,他从来不去写那些人云人云的文章,当全中国都在学GE和韦尔奇的时候,他在《中国经营报》《环球企业家》等报刊上提出“GE的真正精髓是制度和管理,韦尔奇只不过是美国式的英雄”“中国企业家学韦尔奇背后是一种浮躁”。“我是用西方百年企业发展的坐标来考问中国企业”,姜汝祥说。 用他这把尺子衡量,中国企业目前正红大部分成功者,在他看来是即将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