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学科专业名称
申请人姓名
接受美学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学科教学(语文)
郝玉香香
指 导 老 师
杨存昌
教授
杨存昌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2 年 4 月 6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
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 1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 2
(一)传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点................................ 2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5
二、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10
(一)期待视界................................................. 11
(二)召唤结构................................................. 16
(三)视界融合................................................. 20
三、接受美学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 24
(一)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读者”身份........... 24
(二)教师要以读者的身份备课,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6
(三)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8
(四)“召唤结构”吁求下,实现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31
四、接受美学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和策略 .............. 34
(一)实施原则................................................. 34
(二)实施策略................................................. 38
五、接受美学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 ............ 54
(一)教学设计................................................. 55
(二)应注意的问题............................................. 59
结束语................................................................ 62
注
释................................................................ 63
参考文献.............................................................. 65
致
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