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因组学到蛋白组学%3a肝癌转移分子机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pdfVIP

从基因组学到蛋白组学%3a肝癌转移分子机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志物与转移分会 从基因组学到蛋白组学: 肝癌转移分子机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李雁1。2。汤钊猷2。丁士健3,田波2,谈冶雄4。夏其昌3,王红阳4。叶胜龙2。周云峰l 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武汉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430071 2.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200032 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研究所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上海岳阳路,200032 4.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上海市长海路225号,200438 【摘要】目的:以自发性逐级转移的人肝癌模犁为对象,研究肝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方法:用MHCC97细胞系为母系细胞,通过克降培养和逐级转移筛选法建市转移力逐级增高的人肝癌细胞模 MALD—TOF、/MS研究其分子表达的差异。 结果:建市在自发性逐级转移的人肝癌模型系统,其特点是转移能力逐级增高,遗传背景艇j似。用摹因芯片 表达的蛋白质质点56个,用更加敏感的同位素标记加双向电泳法,发现差异表达蛋白质123个,其中细胞角质蛋 床标本验证表明CKl9与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结论:肝癌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多蛋白参与、多步骤的动态过程。鉴定出的分子标志物对了解肝癌转移的分 子基础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系,转移,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刖 吾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第二位的癌症死因,尽管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但根治性切除后的5年 复发率高达40%一70%…。转移复发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最大障碍。包括门静脉侵犯、肝内播散、肝脏出现卫星 结节、肿瘤体积大、TNM分期晚等在内的病理学指标是目前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最适宜指标B1。但是,促使HCC 侵袭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尚未发现预测HCC复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J。 在此基础上建成-r不同转移潜能的细胞株和自发性肺转移能力逐级增强的细胞模型系统,以此为平台我们进行了 肝癌转移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细胞培养和体内筛选 X ml DMEM(GibcoBRL,Grand 106)悬液0.2 接种裸鼠皮下,待其发生自发性肺转移后,取出转移灶的瘤组织接种裸鼠皮下扩增后进行细胞培养,或直接取肺 转移灶进行细胞培养,将其再接种裸鼠,进行自发性肺转移筛选,如此连续不断地发生6次自发性肺转移。每三 系,形成了阶梯转移细胞模型。 I 57 二、不同部位接种后转移能力的分析 下瘤生长方式。35天后取血处死裸鼠,解剖,病理学检查腋窝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胸腹腔、肝脏和肺脏转移 情况。 学检查胭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肾门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淋巴结脱水、石蜡包埋后全切,HE染色,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 3、肝脏原位接种转移性观察:待皮下瘤长至直径约lcm时,取出部分瘤组织切成直径约2mm小块,原位接 种于另lO只5周龄裸鼠肝内。5周后处死裸鼠,病理学检查胸腹腔、肝脏和肺脏转移情况。将肺脏常规病理处理 后伞切,HE染色计数全肺的转移灶数目。按转移灶最大切面肿瘤细胞数的多少对肺转移灶分级:I级,肿瘤细胞 于100个。按成瘤和发生转移的裸鼠数汁算成瘤率和转移率,根据各级转移灶的数目评估转移的程度。 三、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的基因表达分析 1、提取RNA:两种细胞各1×108个用Trizol(Life 28s DirectmRNAMidi RNA条带清晰;用OligotexTM 中加人3斗g CCLM3探针。 因。芯片先经过含有0.5ms/ml鲑鱼精DNA的杂交液在420C预杂交6h。将芯片和杂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