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图书传播与宋诗特色
——宋代印刷文化史研究之一
台湾成功大学‘张高评
一、“唐宋变革与印刷传媒
自日本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说”、“宋代近世说”,其弟子宫崎市定证成其学,
于是京都学派此一中国古史分期论,影响深远。①陈寅恪称:“华夏文明,历数千年之
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研究宋史,亦以为言。推而至于傅乐成判分唐型文化、
宋型文化;缪钺《诗词散论》强调“唐宋诗殊异”说;钱锺书《谈艺录》褐橥“诗分唐宋”,
皆可谓百虑一致,殊途同归。②
考唐宋所以变革,内藤、宫崎析论多方,殊堪采信与参照,唯变革之催化剂与驱动
力为何?雕版印刷之崛起繁荣,发挥多大影响?日本京都学派及其后学并未触及。陈
寅恪、邓广铭、傅乐成、钱锺书诸家推衍内藤学说者,亦未补充或论证。笔者最近关注
印刷传媒对宋人学古通变、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及文学发展之影响,发现世界汉学界论
著于此亦关注不多。
赵宋开国以来,实施“右文政策”,科举考试与雕版印刷为其中两大施政措施,二
者体现之成效有目共睹。历来学界研讨科举考试、雕版印刷等所谓“右文政策”之论
著,不可谓不多,然多专业分论,较少就印刷史、版本学、目录学,以及应试图书、学校教
育、书院讲学、科举考试等所引发之印刷传媒效应作一整合研究。③雕版印刷形成印
本文化,印本崛起,与写本、藏本并行争辉,对于宋代之阅读接受、文学创作、诗学评论,
乃至于学术风尚,究竟产生那些激荡?发挥何种影响?这关系到版本学、目录学、传播
学、接受反应论与文学、文论方面之学科整合,以及印刷文化史之研究。笔者以为,上
述学者所提文明造极、唐型文化、宋型文化、唐宋诗殊异、诗分唐宋、唐宋变革云云,大
抵多与印刷传媒所生发之效应密切相关。推而广之,印刷传媒对宋代文学、思想、史
学、经学又各有何影响?每一层面,资源丰富,却开发不多。此一学术园林,值得投注
心力,耕耘垦拓。
①钱婉约:‘内藤湖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王水照主编:‘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第2--9页;柳宦言:‘何谓“唐宋变革”?).‘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l期,总8l辑,第125一17l页。
②张高评:从。会通化成”论宋诗之新变与价值.汉学研究)第16卷第1期.1998年6月.第254—261页。
③依笔者管见.有关沦著不多.见李弘祺: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第二章第五节‘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及大众教育的
发展).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30--32页: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考沦),‘宋代科举用书考论)。
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283页。两书部分章节,颇论印利传媒对科举考试之影响.值得参考。
·l·
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纸张的轻薄短小,配合雕版印刷之“日传万纸”,对于知识流通,图书传播,必然产
生推波助澜之效应。就宋代而言,标榜右文崇儒,雕版印刷对于科举考试有何影响?
对于书院}井学、教育普及、学风思潮、创作方式、审美情趣生发何种效应?就历史而言,
内藤虎次郎、宫崎市定提出“唐宋变革说”、“宋代近世说”,①是否与雕版印刷有关?就
文化类型而言,王国维称美天水一朝之文化,“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近世
学术,多发端于宋人”;陈寅恪亦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
之说;②傅乐成则提出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③文化演变之不同,印刷传媒居于何种地
位?就诗歌而言,缪钺《诗词散论》标榜“唐宋诗异同”,④钱锺书《谈艺录》强调“诗分
唐宋”,⑤雕版印刷是否即足其中之关键触媒?日本坂本太郎《日本史概说》曾称:“印
刷术,是普及学术、普及文化的有力手段”;印刷传媒在西方之繁荣发达,促成宗教革
命、文艺复兴;在宋代,印刷传媒与写本、藏本竞奇争辉,是否亦生发类似之激荡?目前
学界尚未关注此一创新研究课题。
钱存训为研究书史及印刷史之权威,参与李约瑟《中国科技史》之修纂,负责“印
刷术”之撰稿。⑥有关近代中外学者对于印刷史之研究,钱氏归纳为三个主流:其一,
传统目录版本学之研究。其二,图书本身发展之研究,学界论著繁夥,贡献良多。⑦探
讨日本、韩国、越南之汉籍雕版,其研究主题与焦点,亦不出上述两大系统。其三,探索
印刷传媒之影响与效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