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后期士人在野经世研究
——以林兆恩为个案
赵献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一、问题的提出与学术史
积极入世一直是儒家传统主张。尽管孔子所称“舍之则藏”已蕴涵一定的隐退旨趣,但
此为不得已而求其次的选择。中国古代儒家士人的经世正途是通过“学而优则仕”,利用政
治力量,实现经世理想。但这一模式从宋朝开始,遇到了较大的挑战。由于宋朝极重科举制
度,知识群体的规模从而急剧扩大,与有限的录取名额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一矛盾使大量
士人无法进入仕途,而儒家的经世思想却仍影响着这些居于民间的士人。于是,两宋在野士
人经常通过救济族人等方式,以实现其人生理想。这一现象随着明朝地方学校的普遍建立
与知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而进一步普遍化。对于明后期士人在野经世现象的研究,不仅有
助于认识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晚期所呈现的历史困境,而且有助于揭示这一时期士人
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本文之所以选择林兆恩为个案,在于林兆恩在放弃科举仕途与在野经世两个方面。都有
充分的展示。关于林兆恩,学界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容肇祖《提倡三教合一的林兆
恩》和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二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加以探讨。容文认为“他的三教合一的
见解,即是他要把道、释归向于儒教”,“林兆恩的思想无疑是受陆九渊、王守仁思想的影响”①,
为本文指出林兆恩绝意科举受到王学的影响提供了启示。林文讨论了林兆恩的“三教合一论”
和“九序心法”。②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从宗教史的角度讨论了三一教的教义。③
这两项研究都为本文探讨林兆恩的思想宗旨提供了帮助。刘晓东《“三教合一”思潮与“三一
教”——晚明士人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指出“三一学说”逐
渐演变为“三一教”源于晚明士人在激烈的科举竞争压力下,将“立教”从“致君尧舜上”下移至
民间的结果。④这一结论对于本文讨论士人在野经世的思路具有直接的启发。
明后期科举制度无法满足知识人口大规模增长的需要,从而使诸多优秀士人开始大规
① 容肇祖:《提倡三教合一的林兆恩》,《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年版。
②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③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④ 刘晓东:《“兰教合一”思潮与“三一教”——晚明士入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东北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45
模地游离于国家仕途之外,而选择民间作为实现经世途径,从而使士人形成了与国家、社会
的新型关系。作为这一历史现象的体现者,林兆恩经历了从生员到隐士,再到莆田社会领
袖,最后自我定义为救世“圣人”的人生历程。
二、由显至隐:林兆恩绝意科举
林兆恩,字懋勋,别号龙江,道号子谷子,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生于明正德十二年
(1534),考中生员。“尝慨兆恩自少年时,能习举业,冀得致身青云,而显荣于世者。”①似乎
林兆恩也要如其祖辈及同时代大多文人一样,循着传统的科举人仕的人生道路。但乡试三
试不第的林兆恩却作了另一种人生模式的选择。在二十八岁时,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乡
试第三次名落孙山的林兆恩绝意科举。②
林兆恩绝意科举的直接原因是科举竞争的巨大压力。由于人口增加和学校的普遍建
立,晚明有五十万生员,③而乡试定额却十分有限,从而造成乡试竞争异常激烈。④林兆恩
“下笔成章,年十八补本县庠生,有声黉序。督学钱塘田公汝成节推、四明章公蘖咸赏鉴其
文。有《林生文略》传于坊间”⑤。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宦子弟,却连续三次乡试不
第,失落之感,易于想象。
季春失利,自是历搜霞谷,放情山水。兴之所到,百里非遥。物我两忘,天地为细。
触景兴咏,忘怀浩歌。俯仰之间,惟化是适。此固非大中至正之道,亦所谓舍之不得不
藏也。⑥
但三试不第并不能完全解释林兆恩毅然放弃科举“正途”的抉择。当时屡试不第是很正
常的现象,在其归隐后,几任县学多次召其回学,说明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属工艺学 全套课件.ppt VIP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4《What’s your hobby?》第1课时教案 .pdf VIP
- Unit 4 What's your hobby 第三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度 外研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VIP
- 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pptx
- 景区运营管理合作协议.doc VIP
- HGT21629-2021管架标准图图集标准.docx VIP
- 保健食品要掌握的全部基本知识【58页】.pptx VIP
- MDCG 2020-7 上市后临床随访 (PMCF) 计划模板中文版.docx VIP
- 基坑土方回填施工策划方案.doc VIP
- 半导体材料课件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