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pdfVIP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7卷 第l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47No.1 2011年 2月 JournalofGuang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February,201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 问卷的编制 李宏翰 ,权方英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实际,编制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对404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 三年级农村留守儿童初测数据的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由4个因子共2O个题项组成,累积 解释率为48.22%;问卷的Cronbachd系数为0.83,各因子的a系数为0.63~O.75。对362名小学四年级至 高三年级农村留守儿童测试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c。/df5,RMSEA0.05,CFI、NFI、NNFI均在 0.92以上,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关键词]心理弹性;问卷编制;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773 [文献标识码3A [文章编号31001—6597(2011)01—0113—05 照顾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儿童 。我国的心理弹性研究 一 、 前言 还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涉及对国外研究的综述 (席居 最近几年,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 哲、桑标 ,2002;曾守锤、李其维 ,2003;曾守锤、吴华 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心理学 清 ,2007;席居哲、桑标、左志宏 ,2008)、受欺负儿童 领域,一般是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吴承红、 的心理弹性 (李海垒,2006)、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研究 蔡澄、邰启扬 ,2005)、情绪 (刘霞、赵景欣 、申继亮, (雷万胜、陈栩 、陈锦添,2008)。目前心理弹性的概念 2007;谢玉兰 ,2007)、社会支持与 问题行为 (刘霞 、范 尚无共识 ,国外研究者分别从发展结果 (结果性定 兴华、申继亮 ,2007)、人格与社会支持 (段玉香, 义)、个体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或品质特征 (能力性定 2007)等角度进行研究。就 目前的文献来看 ,农村留 义)、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过程性定义)等三种不同 守儿童的负面问题得到较多关注 。蒋笃运 (2008)指 角度来界定心理弹性 (马伟娜 、桑标、洪灵敏,2008)。 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体现在怨恨父母、情感冷 也有研究者认为,结果性定义、能力性定义、过程性 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自暴 自弃、学习兴趣减低 、 定义都反映了心理弹性的本质属性 ,都应归入到心 撒谎逃学、道德意识淡薄等方面 。尽管亲子分离确实 理弹性的概念范畴中(胡月琴、甘怡群 ,2008)。于 肖 为留守儿童带来了不少问题 ,但我们不能忽视个体 楠、张建新 (2005)将 resilience译为 “韧性”,是指面 自身内在成长的力量。现实生活 中,也有许多农村留 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 ,强调 当 守儿童在应对压力、挫折或创伤性事件时,未被逆境 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这种 自我保护的生物 击垮、自立 自强 、适应 良好 ,在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本能就会展现出来。本文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遭遇 上都表现出色。为什么有些留守儿童能够正常发展, 不利情境或事件时,能够及时恢复到原有正常生活 而有些却适应不 良呢?面对这种特殊环境 ,如何能让 状态的品质。 他们快乐成长,拥有醚康的心理、美好的童年呢?

文档评论(0)

guj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