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调查报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调查报告.pdf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5):621~626 Studies D,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调查报告木 李 贞 刘新春 翟瑞龙 刘 芳。邓晶晶 程 诚 2杨 丽 (1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天津 300072)(2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北京 100094) 摘 要 应用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 ·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对全 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6432名成年人 的 认知风格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中国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体水平较好。比较不 同人 口学特征的成年人在认知风 格各维度上的差异发现 :(1)女性在灾难化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 ;(2)随着年龄 的增长 ,成年人 的认知风格总均 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上升趋势;(3)农村成年人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成年人;(4)随着受教 育程度的提高,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下降趋势;(5)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在选择性提取维度上 存在交互作用 。其 中初 中文化程度 的老年组被试得分最高 。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质 ,认知风格 ,中国成年人 ,全 国采样 。 分类号 B849 现消极的认知风格会使个体罹患抑郁从而导致 自杀 1 问题提出 的风险增加。Young,LaMontagne,Dietrich和Wells 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 20世纪40年代 (Witkin (2012)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消极认知方式,功能性失 Ash,1948;Klein,1951),之后迅速成为心理学 调态度、消极归因风格等与抑郁症状显著正相关。 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到了20世纪60年代,国外 Zhang,Li和Zou(2011)的一项关于认知歪曲与中 临床心理学家们开始从认知角度对心境障碍的原因 国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抑郁与认知歪曲 及维持机制进行了探索,并根据各 自的理论假设从 显著正相关,抑郁的青少年乐观性维度得分显著低 不同角度提出了认知风格的定义 ,为理解和治疗抑 于正常组,悲观性维度得分则显著高于正常组 。 郁等提供了途径和方法(Beck,1963,1964,1979)。 Abela,Stolow,Mineka,Yao,Zhu和 Hankin(2011) 近年来,国内认知风格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大多 的研究再次证实,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消极认知风格 数研究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认知风格与心理健 对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有 良好的预测作用。 康的关系(康廷虎,阴国恩,2007;袭开国,2008; 杨丽,翟瑞龙,齐振亚,王岳飞(2012)在总结 雷晓玲,范秀珍 ,2011),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研究认 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认知风格定义为个体解释生 知风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还比较少 (邹涛,姚树桥, 活事件时偏爱和习惯化的特征性认知方式,并编制 朱熊兆,Abela,Auerbach,2012)。 了相应 的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该 问卷 以 认知风格作为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 Beck的认 知理 论 (Beck,1963,1964,1979)、 (梁宝勇,2012),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的情绪状态、 Abramson的习得性无助理论 (Abramson,Seligman, 行为表现和人格差异密切相关,它对心理健康具有 Teasdale,1978)和无望理论 (Abramson,Metal— 明显的作用 (丛 晓波,吴晓义,张 向葵,2004)。 sky,Alloy,1989)为基础,综合考察了认知错误 Weems,Berman,Silverman和 Saavedra(2oo1)对儿 问卷 (P~ssel,2009;Leitenberg,Yost,Carroll-

文档评论(0)

追云少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