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地思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是球囊扩张后的病理性血管慢性缩窄。 管腔面积减小是由血管缩窄所致。冠状动脉血管超声研究同样证实在人体PTCA术后存在着血管重颦。 Kovach等报告内膜增生所造成的管腔面积损失占再狭窄发生时管腔面积损失的32%,而血管重塑引起 的整个血管面积(由外弹力膜包围的面积)下降7.5%则起更重要的作用。这一结果在一较大规模的病例 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血管重塑所造成的损失占60%。本实验结果表明,血管重塑可以解释59% 的后期管腔丧失,提示血管重塑对于后期管腔狭窄具有重要作用。芎芍胶囊除可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 的内膜增生,尚可明显减少由血管重塑所致的后期管腔丧失,提示该药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病 理性血管重塑亦青一定的改善作用,现实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其深入作用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 关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思考 杨叔禹 厦门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研究所(厦门361006) 作者认为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防治糖尿病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西医学的优势在于:诊断及时准 确、治疗效果明确及判断病情清晰,而中医学则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较西药 疗效明确,故而寻求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防治糖尿病有必要、也有可能。根据糖尿病发生发展过 程.作者认为应从三个层面上发挥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在耱尿病前期,中医学认为仍属本虚标实, 但以本虚为主,尤其是脾气亏虚,标实多为食积、痰凝、湿盛、热郁及血瘀等,治疗的重点在于培本 l刮源,阻止病理产物的积聚:对于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目的是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而 对『.已发生了并发症的患者,则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既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又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到目前为止,人类仍不清楚 其发病的确切机制,根治该病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日益增高的趋势,尤其在中国 和印度这样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正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国家,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病变、肾病、 眼嚆及神经病变,已经成为致盲、致残及早亡的主要原因,并使国家医疗费用支出大大增加,经济严 重受累。积极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刻不容缓,但目前的研究现状不容乐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 施,为我们最终战胜这一顽疾带来了一线曙光。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致力于从基因水 平揭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除发病率甚低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外,绝大多数糖 尿病的发病机理仍知之甚少。基因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方法令我们深思。因为目前既不清楚糖尿病到底 有多少相关致病基因,也不清楚每个基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发生,或者是需要多少基因的累加 作用方能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环境因素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更不知道糖尿病究竟是由一个或几个主效 基因作用的结果还是由许许多多的次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基因治疗仍然遥 遥无期,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彻底根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途径和方法。 既然近期内还无从根治糖屎病,那就应该集中一切有利的因素努力把糖屎瘸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关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思考 中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西医的优势包括:(1)诊断及时准确。对于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治疗效果明确。尤其是降糖作用强大而快速,是 中医中药所无法比拟的。(3)病情判定清晰。如与糖尿病常同时并存的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高 尿酸血症等,它们与糖尿病在病理基础及疾病预后等方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西医学有比较明确和精 准的认识。中医学对这方面的认识则比较笼统。但西医学在防治糖尿病方面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和治疗中存在的难点,同中医相比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1)西药改善临床症状 的效果不及中药。如临床上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却仍感疲乏无力、口苦口臭、口干而不欲饮等, 西医对这些现象不好解释,也没有特殊的治疗,而中医中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定程度上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2)在某些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上,中医要优于西医。如早期糖尿病肾病或眼底病变、糖 尿病冲经病变等,中医可以通过辨证论治,采取全身综合性的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在I临床及 科研]:作中,结合二种医学体系的优点.摒弃其各自的缺点,探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最 佳道路,便是当前从事糖尿病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