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微物理结构探测研究①
齐彦斌1 郭学良2 金德镇1
(1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长春130062,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北京100029)
云和降水的形成、发展除了受动力、热力条件影响外,其内部的微物理过程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m幻发现,云中微物理因素(如水质粒种类、冰相微物理等)的微小变化都能影响到云的结构、
降水、动量、热量、辐射收支以及周围大尺度环境。数值模拟研究[3]也表明,在中纬度深厚对流风暴中产
生的雨水70%以上来自霰和雹的融化。对云微物理量的探测研究,一方面可以解释一些降水统计研究
得到的结论n],这方面的著名实验计划有早期亚里桑那对流云试验计划,以色列试验和白顶计划等;另
一方面用于改善中尺度模式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提高数值预报水平,如美国启动的IMPROVE一1,IM—
在加拿大利用飞机观测资料,把模式模拟结果与飞机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用于改善微物理参数化
方案。Field等[1玎利用机载探测器设备可以确定云内粒子相态。可见开展云的微物理观测研究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原因,2003年7月8日,我们在吉林省利用装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的飞
机对一次冷涡对流云雨带进行了垂直和水平探测,结合雷达、卫星、地面降水及天气图分析了冷涡的宏
观特征和微观物理结构。
1 仪器
本文观测飞机是吉林省人工增雨“Y-12E型”专用飞机,配备有GPS定位数传系统、机载宏观探测
设备和King热线含水量仪等。机上装载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MS云粒子测量系统。外场试
验使用了三个探头:FSSP-100(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o.5~47pm),OAP一2D-C(二维光阵云粒子探头)
样速率大的优点,改善了对云微结构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测量大气中气溶胶、云滴、雨滴、冰晶以及雪晶
的尺度谱分布,所取资料基本上能反映云中实际情况。
2 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微观结构
2.1粒子谱垂直分布特征
m,从As
为了研究对流云带的微观特征,飞机首先爬升到3000 op云底飞入对流云带中(图略),飞
m,3800m,4400
机在云带中追随云团对3000 m和5300m高度进行了水平飞行探测和盘旋式的下降
探测。图1给出了粒子谱垂直分布特征,资料按100m高度分别对上升和下降过程进行平均。图1a显
示,小云滴浓度随高度变化呈多峰分布,在o℃层(3481m)附近出现小值区,大值分别出现在o℃层以下
约300m(即3100In附近)、0℃层以上400m(即3800m附近)和4800m附近,在3100m附近云粒子
平均浓度约100cm一,最大值600cm~,对应的云粒子平均直径是8肛m(图lb),云粒子直径随高度变
工影响天气联合开放实验室课题
·289·
m范围内呈现负相关性,即大的云
化也表现出多峰分布,云滴直径与云滴浓度在0C层上、下300~400
滴直径对应小的云滴浓度,小的云滴直径对应大的云滴浓度;随着高度的进一步升高云滴直径有递增的
趋势。在3000m以下,主要是对流云带外围的探测资料,可见在低层有几个浓度大值区对应着下面Sc
云,浓度大于400
1c,d)可以看出,在0C层上400m和下300m范围内,粒子浓度小,平均直径比较相近(约210/zm),随
着高度的升高,粒子平均直径有逐渐减小趋势,约140弘m左右,上升和下降的资料对比显示粒子直径
有增大趋势,说明大云粒子在下落过程中有增长趋势,在云顶探测的冰相粒子以针状粒子为主,浓度出
现很大的跃增。
图1 2003年7月8日对流云系内部粒子浓度(a,c)和平均直径(b,d)垂直分布。
(a,b)取自FSSP--100资料;(c,d)取自2一DC资料
2.2暖云区特征
m附
对比显示,在07:30—07:40飞机从北侧穿越北面对流云带对流区,之后在两云带之间转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JJF(陕) 048-2021 一体化振动变送器校准规范.docx VIP
- 退药申请单.doc VIP
- 2025年中国镁铝尖晶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农牧民培训国家通用语言.pptx
- 2022年度国铁集团质量安全红线检查迎检实施方案(最终版) (2).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基础测试题北师大.doc VIP
- (高清版)B/T 42584-2023 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pdf VIP
-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