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民歌研究的论文——以湘西苗歌为例.pdfVIP

多声部民歌研究的论文——以湘西苗歌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部分民族文艺探索 多声部民歌研究 ——以湘西苗歌为例 熊晓辉 湘西多声部苗歌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就被发现,但一直未 被大家注意。由于湘西苗族人常常在祭祀、节日、婚嫁、民俗活动等多种 场合表演多声部苗歌,这才引起专家、学者及部分苗歌爱好者的注意,并 对苗歌的多声现象进行了系统地考察、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苗族著 名作曲家和理论家花老虎(原名吴荣发)的研究论文《湘西苗歌的艺术规 律和特征》、《湘西的多声部苗歌》等相继在国内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为 研究湘西多声部苗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理论依据。2002年笔者专就湘 西多声部苗歌的一些问题请教于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并得到了樊 祖荫教授的鼓励和指导,同时他也肯定了湘西地区苗族多声部民歌的存 在与湘西多声部苗歌的多样性。 笔者曾多次去过湘西凤凰、泸溪、花垣、古丈等地,对当地多声部苗歌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分别就湘西多声部苗歌的形成与流传、和声构 成、织体形式、形态特征等问题作进一步探索,更望得到有关专家指正。 一、湘西多声部苗歌的形成与流传 湘西多声部苗歌主要流传于花垣、吉首、泸溪、古丈、保靖、龙山等县市, 另有一部分流传于怀化、常德、张家界等地。湘西苗族内部支系繁多,根据 地区、部落、姓氏的不同,他们被分为青苗、花苗、生苗(黑苗)、仡佬苗、土蛮 苗(熟苗)等多种支系。[11苗族人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他们勤劳勇敢、能歌 善舞,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 ··-—-739·--—— 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 凿辎麓糍鞠黪磁嘲缵缀糍糕编彩麴搿燃 湘西多声部苗歌集山歌、傩歌、哭嫁歌、故事歌、椎牛鼓舞歌、拦门歌、 扛仙歌、跳香歌(辛女歌)/k种为一体,歌词多为七言一句,两句组成一联, 两联为一首。有时,根据需要可发展到六句以至数十句。演唱时,声部此 起彼伏,多声特点明显。在多声部苗歌中,高、低声部先后进入,两个声部 相互交替流动,有时再加上“拉腔”和“领歌”,同时可唱出三至四个声部 来。多声部苗歌曲调朴实,旋律发展多为平稳,线条流畅。多声部苗歌是 湘西苗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歌演唱形式,它有利于人们之间交流感 情、思想、文化,它情绪开朗、朗朗上口,在湘西苗族人中得以长时间流传。 (一)湘西多声部苗歌的产生与发展 湘西苗族与五千多年前的“三苗”、“九黎”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由于 历代统治者竭力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湘西苗族被赶进深山老 林。历史上,有关“九黎”、“三苗”的地域、地区有许多记载,据王桐龄的 《中国史》载:“扬子江流域七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 JIf),为苗族分布地”。据《韩非子》载:“三苗之不服者,衡山在南,岷山在 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又据《史记·吴起列传》载;“昔三苗氏,左 洞庭、右彭蠡。”从史书上记载来看,如果把九黎、三苗连起来,那可是一片 广阔的大地。湘西苗族人和其他苗族人一样,由于历史原因,被迫迁入大 山深处,他们大都分散居住在群山峻岭、深山峡谷之中,他们为了生存,辛 勤生产,他们惟一的方式是用歌乐形式来交流思想和感情。怛1由于苗族人 无文字,他们的文化传承也只能靠歌乐形式来实现。这样,歌乐便成了苗 族人民一种文化交流的手段。湘西苗歌的多声部是何时出现的?据《中 国多声部民歌概论》(樊祖荫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载:“农业的 出现导致了人类定居生活的巩固和发展。较为安定的农耕集体生活,为 群体歌唱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可以推断,湘西苗歌多声因 素也相应萌芽于苗族人的农耕集体生活时期,由于定居生活本身的需要 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湘西多声部苗歌依附于集体劳动方式应运而生。 在湘西泸溪县苗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记载苗族来源、迁移的二声 部古歌,歌名叫《部族变迁》,它是我们发现的湘西地区苗族多声部歌曲中 最早的一部,内容主要为苗族祖先的迁徙和对族根的追溯。歌曲的歌词 共128行,根据石宗仁先生的翻译和陆群老师的整理,现摘引一段如下: ·-———740--———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