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百多年来黄河宁蒙河段泥沙沉积量的变化.pdfVIP

近五百多年来黄河宁蒙河段泥沙沉积量的变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貌•环境•发展 (2009 上海会议文集) 近五百多年来黄河宁蒙河段泥沙沉积量的变化 师长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 摘 要 黄河宁蒙河段主要穿行于断陷盆地中,近期淤积严重,同流量洪水水位抬升,洪灾和土地盐碱化 问题加重。为了弄清该河段泥沙淤积长期变化过程,正确预测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趋势,以利制定合理的治 河措施,本文利用河段来水来沙与河道淤积关系、气候要素与区域产沙关系以及古气候与古径流等相关资 料,重建了宁蒙河段近 500 多年来年沉积量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1989 年以前 505 年间宁蒙河道年均泥沙 沉积量达 0.48 ×108t/a ,是第四纪期间的近 5 倍,也高于上世纪 50 至 80 年代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因 此黄河宁蒙河段是一个长期泥沙淤积比较强烈的河段。虽然近 20 多年来宁蒙河段年淤积量已高于近 500 多 年来宁蒙河道年泥沙沉积量,但历史上也出现过连续 25 年河道淤积量高于近 20 多年的淤积量。 关键词 宁蒙河段 泥沙通量 长期河床加积 1 引言 黄河宁蒙河段指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二个自治区从下河沿至托克托的一段河道,属黄河上游 的下段,总长 990km,比降 0.25‰。此段河道主要穿行于几个大型的断陷盆地中,主要包括中卫盆 地、中宁盆地、银川盆地和河套盆地等。其中中卫盆地与中宁盆地位于下河沿到青铜峡之间,规模 较小,第四纪沉积厚度约 160m[1] 。银川盆地上启青铜峡,下至磴口,西依贺兰山,东靠鄂尔多斯高 原西缘,南北长 165 km,东西宽42~60 km,盆地堆积了厚约 700m 的第四纪沉积物[2] 。河套盆地西 自磴口,东到河口镇,北靠阴山山脉,南临鄂尔多斯高原,东西长约480km,南北宽约40-80km ,第 四系厚度北部沉降中心可达2400m,向南部减少到只有几十米[3] 。从盆地泥沙沉降历史看,这段黄河 河道应长期处于淤积状态。伴随着河道的长期淤积,历史上黄河河道在沉降盆地中曾发生了往复迁 徙和泛滥,在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上留下了大量古河道遗迹[4,5] 。 除了较短的峡谷段和河套段三湖河口以下河道弯曲窄深河段外,黄河宁蒙河段河道都比较宽浅, 江心洲、滩发育,多股分汊,主流频繁摆动,表现出淤积性游荡河道的特点,部分河段主槽已高出 地面。按水文泥沙观测资料,上世纪 50 年代此段河道泥沙淤积比较严重[6] 。1960 年后曾出现 20 多 年基本上连续的轻度冲刷时期,以及其后持续淤积时期[7]。在持续淤积时期,由于汛期流量明显减小, 泥沙淤积于主槽,造成河槽萎缩,同流量水位显著抬升[8]。 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土地富饶辽阔,有着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依靠引用黄河水,保障了地区 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河道淤积加重增加了黄河沿岸的洪水威胁、引起了土地盐碱化恶化和其他环 境问题,因此研究该段黄河河道淤积变化过程及其原因,以期制定合理的治河措施,减轻河道的淤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9 年度自主部署创新项目(200904004) 。 作者简介:师长兴(1963-),男,河北正定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河流地貌、流域物质迁移与环境变化研究。 E-mail :shicx@igsnrr.ac.cn 134 地貌•环境•发展 (2009 上海会议文集) 积,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课题。 2 现代年泥沙沉积量 按 1950 年至 2007 年兰州站和头道拐站水文泥沙资料统计,兰州站年平均径流量为 315.8 × 8 3 8 8 3 10 m /a ,年平均输沙量为 0.763 ×10 t/a ;头道拐站年平均径流量为227.4 ×10 m /a ,年平均输沙量为 8 1.161×10 t/a 。即经过兰州到青铜峡一系列的宽窄相间的谷地和宁蒙河段后,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