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铅污染迁移特征研究的论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12-42 城市铅污染迁移特征研究 a b b a a a 胡忻 ,丁竹红 ,张云 ,陈逸君 ,练鸿振 ,盛东 a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现代分析中心,南京 210093 ; b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南京 210009 )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铅是广受关注的重金属污 染物之一,对居民身心健康尤其是儿童具有较大的危害。铅也是世界多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中关注的唯一重金属污染物。研究表明城市中铅污染来源广泛,主要包括燃煤、交通排放、 垃圾焚烧、工业和建筑等人为排放以及土壤风化等自然源释放等。城市中大气悬浮颗粒物沉 降到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而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再悬浮形成大气悬浮颗粒物。因而,铅在 城市中大气悬浮颗粒物、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间迁移,形成具有城市特点的污染传输循环。 204 206 207 208 铅有 4 种稳定同位素: Pb , Pb , Pb 和 Pb 。铅同位素比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放 射性元素 U 和 Th 的含量、衰变时间的长短、母体同位素的含量及外来源区的混合,外界条 件的变化(如温度、压力、pH 、氧化还原电位和生物作用等)对铅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很小, 几乎不产生同位素分馏。因而铅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独特性质使其具有“特征指纹”性质而应 用于源解析和污染迁移过程研究。 本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利用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于南京市传统中心城区(鼓楼)和长江 北岸新建的高新技术区(浦口)逐月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 )和细颗粒物(PM2.5 )样品, 同时采集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分析这些样品种的铅和主要保守元素含量及铅同位素组成, 探讨城市环境铅污染迁移规律。 Ca/Al、Ca/Fe、Ca/Mg 和 Sr/Ti 的质量比率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 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不同来源。Pb/Al 、Pb/Fe 、Pb/Sr 和 Pb/Ti 的质量比率显示大气悬浮颗 粒物(TSP 和 PM2.5 )、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富集差异。大气悬浮颗粒物(TSP 和 PM2.5 )中 Pb 含量显著高于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铅同位素组成表明铅矿及燃煤可能是南京市铅主要 206 207 208 206 来源。大气悬浮颗粒物、街道积尘和表层土壤的铅同位素组成 ( Pb/ Pb vs. Pb/ Pb ) 显示街道积尘与大气悬浮颗粒物具有较为接近的铅同位素组成,而土壤可能是大气铅的汇, 而不是重要的源。 基金项目:973 计划(No. 2009CB421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参考文献 [] Fang GC, et al. Study of atmospheric metallic elements pollution in Asia during 2000-2007. J Hazard Mater 2010, 180: 115-121. [] Charlesworth S, et al. A re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elements in urba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nsiderations of risk. Environ Geochem Hlth 2011, 33 (2), 103-123. [] Komarek M, et al. Lead isotop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 review. Environ Int 2008, 34 (4), 562-577. [] Cheng HF, et al. Lead (Pb) isotopic fingerprint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lead pollution studies in China: A review. Environ Pollut 2010, 1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