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辨治验案四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1】朱志先,粱虹.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99. 【2】高金虎.鬈内经》对心身医学的论述与贡献【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ll(4):383. 【3】董湘玉.心身疾病的概念及中医理论对心身疾病的认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2):1. 【4】 吕路线.重视心身疾病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6. 【6】王敏,韩秋套,帏秋艳,等.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治规律初步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3(9):11. 【7】武成.消化性溃疡心身相关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6,36(8):476. 【81李慧吉,武成.情志医学的研究【J】.天津中医,2000,17(6):37—380. 【9】黄柄山.中医证候与应澈反应的关系【J】.黑龙江中医药,2003(3):5-8. 3(01):104—106. f10】王哲,胡随瑜,蔡太生,等.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 【ll】王琦,朱燕波。薛禾生.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03):12—14. 【12】刘小珍.陈泽奇,郭全.肝火上炎证证候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1-3. 【14】刘宝廷,何面云。谢雁呜,等.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侯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J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 (9):23-28. 【15】刘立.消化性溃疡肝都气滞证与非肝都气滞证心理状态、神经内分泌关系探讨【J】.中国新医学(愿‘中国社会医学,)。 2008,5(37):23. 【161李兆健,王庆其.心身疾病的研究进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6(5):65. 口渴辨治验率四则 吴成山。李金萍 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中西科。甘肃金昌737103 口渴,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有的是一个疾病以口渴为主要表现,有的仅表现为口渴,常见的多 为火盛或津亏,故沙参、麦冬、石膏、花粉成为治疗口渴的座上宾,但有不少口渴患者久治不愈.这与临床医生 单一思维,没有按照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有关.现举四例经用常法不效,而属中医的复杂疑难证 型,经辨治而愈。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医的一些疑难证型,虽不是目前临床中由现代医学病名表述的疑难病,但 属于中医辨证过程中需反复鉴别,多向思维的复杂证型. 饮,每日饮水量在8磅左右,但饮不解渴,多饮则多尿,饮少则尿少.曾查空腹餐后血糖均正常,尿糖及尿比重 正常,曾多次在数个中医门诊治疗而罕效,最多的在一位医师前服药达30余剂,阅所服处方,有养阴生津、 温阳补肾及益气升津等方.详察细问,所收集四诊资料为口渴多饮.饮不解渴,而不择冷热,有脚底麻木,舌质 略红,苔白稍厚。脉弦细.无疲乏无力,纳可,大便正常,小便畅利,无畏寒畏热,此时正将可能引起口渴的中医 证型在脑海中归纳,仍不能辨出患者的证型,忽听患者长叹一声,忽然想到是否有肝郁之证,细问之,有心烦 易怒,夜眠欠佳。工作繁忙不顺等,遂辨证为肝郁气滞,经络不畅,津不上升,于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方用柴胡、黄芩、半夏、党参各lO g.生龙骨、生牡蛎各309,茯苓、葛根、焦枣仁各159,桂枝49.大黄3g,甘 草、远志各6g,服药4剂,诉口渴大减,饮水已正常,夜眠可,又服4剂,诸证消失而愈. 人之津液运化代谢,虽有脾之运化,肺的宣降,肾之气化,但如果肝气不舒,疏泄不利,致三焦通道不畅, 剐上焦不得开发,脾气不能散津,漳液不升,致口渴不已。并有心烦、失眠见证.治病求本,病本已得,治疗剐 易.所谓纲举则能目张,用疏肝解郁,调畅三焦,升降气机,镇惊安神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口渴心烦迅速缓 解.此证应为现代医学的神经性烦渴,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紧张,压力较大。此证当不少见,特提出以供同道参 考. 130 渴。有时饮水至心下撑胀,有振水感如水囊样,但口干渴不愈,余无明显不适,曾服偏方,用麦冬,花粉、菊花泡 茶饮,无效。察形体略肥,小便畅利,双下肢微有浮肿,舌淡红、体稍大、苔厚白,脉弦稍滑。查尿常规正常.初诊 时,心想此证必为五苓散证,遂与五苓散原方以化气行水使津液上布.渴应自止,但服药四剂无显效,复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