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壬烯制备含氟织物整理剂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氟壬烯制备含氟织物整理剂的研究 梁成锋任建纲 (浙江彳i化建材集团,浙江杭州215433) 众所周知,含氟整理剂可赋予被处理的织物优良的拒水和拒油性并具有不可替代性, 所以是当今织物整理剂的主流产品。乳液型含氟织物整理剂要通过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酯和 其它丙烯酸单体按一定比例进行乳液共聚制备,碳氢类丙烯酸单体的加入可以提高聚合物 的成膜性、降低成本,也可以增加它功能,如纤维附着性、耐摩擦性、耐洗性等¨1。 国内众多研究人员进行了乳液型织物整理剂的实验探索,如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基磺 酰氟为原料合成含氟丙烯酸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含氟聚丙烯酸酯防水防油剂心1,采用乳 液共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JJ酯、羟乙基丙烯酸酯和N-羟甲基 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前者成本高不利于商业化且全氟辛基磺酰氟类织物整理剂已经被欧 盟禁JHj.后者是目前商业化产黼的主要生产方法,但国内目前没有低成本的调聚含氟丙烯 酸单体,阻碍了该类产品的国产化。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 实现了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商品化,而且其产品垄断了我国市场。国内以日本大金和旭硝子 公司产品为主,其次是杜邦等其它公司的产品。 鉴丁.国内的情况,我们刚全氟壬烯替代调聚全氟烷基的方法来制备乳液型织物整理 剂。经过实验,利用全氟壬烯的反应特性可以方便地合成含氟单体,发现其易与其它单体 J乓聚得到稳定的乳液,对该乳液进行了性能检测和结果分析。 1试验部分 1.1主要原料及规格 全氟壬烯(已F-s,三个同分异构体)合成的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丙烯酯:自制; 丙烯酸硬酯酸酯:工业品,自制: N一羧甲基丙烯酰胺:jr:业品,天津试剂厂; 十二烷基硫醇,:L业晶,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实验布样:灰色尼龙塔丝隆,黑色全涤春亚纺,米色全棉府绸,市售。 1.2主要仪器及设备 气相色谱分析仪:交捷伦4890D;粒径分析仪:hccusizer780/APS: 轧下:VPM—IA型:织物沾水度测试仪:Y(B)813型;销板拉幅机:PT一2A型。 1.2试验部分 1.2.1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丙烯酯的合成H】 反应方式: · 全氟壬烯与对羟基苯甲酸反应 恿 碱 同 非质子极性溶剂 称取500克人氟丙烯三聚物,100克对羟基苯甲酸放入500毫升三口烧瓶,加入300 毫升溶剂,在碱性条什’卜搅拌升温至40’C反应3小时。降温后将产物水洗,过滤,减压除 水得到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浅黄色同体,收率92%左右。 ● 全氟壬烯氧基苯甲酸与丙烯醇酯化 c 9F17一O弋≯COOH+HOCH2CH=CHz 硼I叫 蝴咖审?%, 称取600克全氟壬烯与对羟基苯甲酸,1.4克对甲基苯磺酸,0.3克对羟基苯甲醚,放 入500毫升三口烧瓶,配分水器,刚甲苯做携水剂。将n.7克丙烯醇分三次加入,在同流 温度卜I反应8小时。将产物水洗,碱洗后除水,减压精馏得到浅黄色液体的全氟壬烯氧基 苯甲酸丙烯酯,收率90%左右。 1.2.2乳液聚合 · 预乳化:称取单体共120克,复合乳化剂共5克,链转移剂十二烷基硫醇O.1克,加 入1000毫升的三口烧瓶,在1000rpm转速下高速搅拌10—20分钟进行预乳化,然后加 入水300克,预乳化20分钟,得到乳白色的预乳液。 · 聚合:将上述预乳液三分之一倒入1000毫升的三口烧瓶,升温至60℃时加入30毫升 0.5克引发剂然后升温至70C。反应半小时后,采用半连续性的加料方式,开始滴加 .乃二分之二的预乳液,温度保持在70℃,3小时内滴加完,然后保温反应1小时。再 升高温度约2C反应l小时,降温出料,过滤,得到含矧量约22%的乳液。 1.2.3乳液稳定性检测 主要对乳液的稀释稳定性、pH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离心稳定性、高温稳定性、贮 存稳定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国外市售产品对比,结果显示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与大 金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