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细胞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pdf
Vo l. 30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No. 3
2009 年 3 月 CHEM ICAL JOURNAL OF CH IN ESE UN IV ER SITIES 517 ~524
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细胞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 2 3
孙明忠 , 刘淑清 , 唐建武
( 1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 3. 病理学教研室 , 大连 116044)
(
摘要 对 2株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但淋巴道转移力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 H caF 淋巴结转移率
) ( ) ( )
75% 和 H caP 淋巴结转移率 25% , 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 2D D IGE 和 D eCyder定量分析软件及
HPLCnESIM S/M S技术 , 定量分析和鉴定了小鼠肝癌细胞 H caF 和 H caP 的差异表达蛋白. 结果显示 , 有
( )
116个蛋 白质点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p 005 , 在 H caF 中表达上调蛋 白质点 62 个 , 下调蛋 白质点
( )
54个. 对所有 116个蛋白质点进行了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 , 共鉴定出 109种单一 U n ique 蛋白. 其中部分蛋
白已被报道与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 、浸润和转移相关 , 多数蛋白质被首次报道与肝癌的淋巴道转移过程直
接相关.
关键词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 ; 高压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联用 ; 肝癌 ; 淋巴结转移
中图分类号 O62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9)
肝癌高复发转移率已成为制约其提高预后的瓶颈 , 因此研究肝癌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3 ] . 鉴
别肿瘤细胞不同转移能力的特征 , 是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的首要问题. 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
的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 , 临床上已将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视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
素 [ 4 ] . 通过研究遗传背景相同或相似 , 但肿瘤淋巴道高 /低转移能力不同的肝癌细胞株 , 可获得肝癌细
胞转移过程中直接影响其转移能力的关键因素 , 对深入研究肝癌转移和复发机制 , 寻求有效的抗转移
和复发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H caF和 H caP是一对来源于同一小鼠肝癌细胞克隆、淋巴道转移潜能显著不同、能够稳定传代
的亚克隆细胞系 , 在 6 15小鼠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大于 70%和小于 30% , 是研究癌症淋巴道转移机制
难得的细胞株模型 [ 5, 6 ] . 本研究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对 H caF 和 H caP 细胞株的总蛋白进行了
分离 , 用 D eCyder软件 D IA 和 BVA 模块对两细胞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 , 采用 HPLCnESI
M S/M S方法对所有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鉴定 , 筛选出与肝癌淋巴道转移直接相关蛋白, 为深入探究肿
瘤转移机制 、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
1 实验部分
1.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