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靈芝与牛樟芝研究發展史(繁體).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靈芝及牛樟芝研究發展史(繁體) 北 大 微生物及免疫 科 蘇慶華 臺 醫學 學 學 台灣菌類栽培之基礎早在1960-80年代以稻草等材料及簡易菇舍,配合台灣短暫冬季, 以低成本大量生產洋菇(雙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並曾經佔全世界洋菇罐頭市場 70% 之佔有率,可以說是台灣農業之一大成就。在這同時,許多相關之學術及實驗單位也專注於 此項研究,且吸引許多年輕學子之投入,菌類之基礎及應用研究成為生物科研之顯學。但隨 著台灣人力及材料成本極速上升,洋菇以出口導向之優勢逐漸流失,因此開發新的食用菌成 為產業及術學界之要務,除了先前的洋菇及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等草生菌外,一些 木生菌也成為發展的項目,其中香菇(Lentinus edodes)以PP塑膠袋(所謂”太空包”)大量 生產成為取代日本乾香菇,而成為 1980 年代興盛之產業。同樣情況因為大陸香菇之興起台 灣食用菌市場只能走向高品質內需的狀況,也導致食用菌研就投入逐漸減少。就在 1985 年 前後,日本學界發表了兩篇影響台灣菌類栽培深遠之靈芝學術論文,其中一篇說明靈芝 (Ganoderma lucidum)含有高量的有機鍺(後來証明是不正確的),另一篇則第一次將靈芝中 之三萜類結構解析出來,病証明其抗過敏性。台灣業者發現利用原有太空包之技術可,加上 氣候也十分適宜靈芝枝栽培進行量產,加上當時直銷系統的引入,靈芝等要用真菌成為保健 食品之寵兒。學術界也因而因應此一突然來到的課題由國科會匯集各方學者專家進行探討, 而三萜類、及多醣以及酞醣成為後來靈芝言就之主題。一直到 2000 年左右大致 300 種三萜 成份從靈芝中發現,其中多種也被證實對心血管、降血脂、肝臟保護、抗腫瘤相關功能。另 外,多醣之免疫功能也逐漸被證實。本研究室則在靈芝研究上,以發現以三萜類指紋鑑定靈 芝品系及利用靈芝萃取後殘渣做為傷口敷料有所貢獻。至今,靈芝在保健食品之市場上雖已 無昔日之光彩,卻也保持穩定不墜,顯示靈芝卻有其相當正面的生理活性。牛樟芝 (Taiwanounfus camphoratus, syn. Antrodia cinnamomea, Antrodia camphorata)則是台 灣菌類研究上的另一傳奇,牛樟芝為台灣的特有種,原為原住民之草藥,漢人移居台灣後成 為少數漢醫之秘方。也因為靈芝之興起牛樟芝開始混合靈芝而受到矚目,但當時牛樟芝分類 地位不明。1989年由本人攜帶一標本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臧穆教授鑑定後,也成為台灣 學術及產業界新寵。牛樟芝之學名也歷經數次更遞,但經過 20 年來不斷的研究牛樟芝在培 養,大量栽培漸趨成熟、加以成份鑑定及生理活性已有近300篇科學論文發表顯示牛樟芝在 抗發炎、心血管疾病、肝臟保護、免疫力提升以及抗腫瘤之功能、牛樟芝含有很高特有三萜、 醌類、酚類物質其中例如Androquinonol, Androcin等單一成份已確定具有抗腫瘤活性、目 20 前民間廣大使用之抗癌補助治療食品。 台湾灵芝及牛樟芝研究发展史(简体) 苏庆华 台北医学大学 微生物及免疫学科 台湾菌类栽培之基础早在1960-80年代以稻草等材料及简易菇舍,配合台湾短暂冬季, 以低成本大量生产洋菇(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并曾经占全世界洋菇罐头市场 70% 之占有率,可以说是台湾农业之一大成就。在这同时,许多相关之学术及实验单位也专注于 此项研究,且吸引许多年轻学子之投入,菌类之基础及应用研究成为生物科研之显学。但随 着台湾人力及材料成本极速上升,洋菇以出口导向之优势逐渐流失,因此开发新的食用菌成 为产业及术学界之要务,除了先前的洋菇及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等草生菌外,一些 木生菌也成为发展的项目,其中香菇(Lentinus edodes)以PP塑料袋(所谓”太空包”)大量 生产成为取代日本干香菇,而成为 1980 年代兴盛之产业。同样情况因为大陆香菇之兴起台 湾食用菌市场只能走向高质量内需的状况,也导致食用菌研就投入逐渐减少。就在 1985 年 前后,日本学界发表了两篇影响台湾菌类栽培深远之灵芝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说明灵芝 (Ganoderma lucidum)含有高量的有机锗(后来证明是不正确的),另一篇则第一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