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
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 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I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缘起 .................................................................................................... 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4
三、教师社会身份研究综述 ............................................................................ 5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7
第二章 家庭场域里教师角色的承担 ..........................11
一、社会中的文化资本 .................................................................................. 12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资本”传递 ...................................................... 15
第三章 师生关系的社会学探讨 ..............................19
一、惯习概念的深入厘定 .............................................................................. 19
二、教师与个体惯习的培养 .......................................................................... 21
第四章 教学活动的隐藏价值 ................................25
一、布迪厄符号暴力的深刻指向 .................................................................. 25
二、教师教学活动的深刻寓意 ...................................................................... 28
第五章 教师社会身份的矛盾与追寻 ..........................33
一、教师在现实中矛盾与束缚 ...................................................................... 33
二、工具性—教师深陷“困境”的根源 ...................................................... 35
三、工具性教师的追寻—诗意的栖居 .......................................................... 38
注 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