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内毒素检测在重症病患内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价值分析.pdf
i l,__|l__
当代医学 2015年 2月第 21卷第 6期总第 377期 ContemporaryMedicine,Feb.2015,Vo1.21No.6IssueNo.377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37
细菌内毒素检测在重症病患内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价值
分析
郭涌泉 曾子荣 郭雅娟
摘【要】 目的 分析细菌内毒素检测在重症病患内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128例有细菌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经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观察及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查,所有患者中,诊断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55例为G杆菌感染组,非革兰氏阴性菌感
染患者7j例为非 。一杆菌感染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血液内毒素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全部 128例患者中,血液内毒素检测阳性者57
例(445%),余下71例 (55.5%)为阴性 ;G杆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液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非G一杆菌感染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
论 在重症病患病区的感染检测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可有效发现细菌性感染疾病,明确细菌感染的类型,对于G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很
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病患;细菌内毒素;感染性疾病;G杆菌感染
细菌内毒素 (endotoxin,ET)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上的 1.2.3 血液内毒素测定 采用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检测血
特有结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感染是重症病患病房的常 液内毒素,加样完毕后将管 口封闭,轻微晃动混合,摇匀过程中应
见症状,致死率较高。因此,准确鉴别患者细菌感染类型,及时给 确保不产生气泡,插入细菌内毒素检测仪孑L中检测,观察时长为
予有效的治疗措施 ,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预后 。传统的细菌培 1h,详细记录下检测数据 。
养耗时较长、检出率较低,细菌内毒素与革兰氏阴性菌关系密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
血液内毒素水平检测可帮助确定细菌感染类型,同时该法快速、 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 ”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
简便、准确性高,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 据的组问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 ()表示,计数资料组
临床指导价值 。本研究中,对有细菌感染症状的 128例患者进 间率 (%)的比较采用 检验。PO.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行血液内毒素检测,观察该检测的准确性,旨在探讨血液内毒素 2 结果
定量检测对 G一杆菌感染诊断及治疗的I临床意义,具体报道如下。 全部 128例患者中,检测出57例 (44.5%)患者血液内毒素
1 资料与方法 0.2Eu/mL,即为阳性,全部分离出1株的G杆菌,余下 71例
1.1 一般 资料 选择万安县人 民医院 自2011年 9 (55.5%)患者血液内毒素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离出G一杆菌;G一
月~2013年 l0月收治的 128例有细菌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病 杆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液 内毒素含量显著高于非G一杆菌感染组患
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 128例患者分为 2组 , 者,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55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为G杆菌感染组,另 73例非革兰
表 l 2组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对比[n(%)]
氏阴性菌感染患者则为非G一杆菌感染组。G一杆菌感染组中,男
35例,女20例,年龄 45~86岁,平均年龄 (55.7±10.4)岁,其
中上呼吸道感染23例 ,下呼吸道感染 21例,其他感染 l1例。非
G杆菌感染组中,男42例,女 31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
(56.3±9.8)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29例 ,下呼吸道感染 27例,
注 :与非G杆菌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T8030-25U塔吊安拆施工方案.docx VIP
-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从业能力要求》(TZJPA 001-2024).pdf VIP
- 《北美国际护理诊断定义与分类(2021-2023)》修订解读.pptx VIP
- 规范《DGJ32J33-2006-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地面工程》.pdf VIP
-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活页式)》全套教学课件.pptx
- ABB机器人通讯介绍.pptx VIP
- DB32╱T 3839-2020 水闸泵站标志标牌规范.docx
- Word页眉页脚模板06.docx VIP
- 04J008挡土墙图集标准.pdf
- QC成果-提高大型储罐现场防腐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