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稻白叶枯致病性小种分化研究的论文.pdfVIP

云南水稻白叶枯致病性小种分化研究的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年11月中国杭州 云南水稻白叶枯致病性小种分化研究 Yun—nan Variationof racesofXanthomonas from physiological oryzaepv.oryzae ofChina province 杨云亮1,魏兰芳2,姬广海卜,自学慧1 (1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农科基础实验 教学中心,昆明650201) 摘要:从本实验室300多株水稻向叶枯菌株中挑选127株(云南省菌株和国内标准菌株),用含不 根据供试菌株与供试鉴别品种的互作反应,分为15个小种,标记为1~15,其中2,5,7,8为优 势小种,6,10,11,14,15为云南特有小种类型,大理优势小种为2、7,丽江优势小种为7,保 山优势小种为7、8、12,玉溪优势小种为2、8,红河优势优势小种为5,结果表明小种的分布受地 理区域的影响。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小种 由Xanthomonas oryzae 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1,21。目前,还没有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特效化学药剂。如我国目前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药剂噻枯唑(JII化--018,叶青双、叶枯宁等),它在高效、经济、安全性方 面均不够令人满意131;同时长期大规模使用己使病原菌对该药剂产生了抗药性14,51。而其它一些防治 药剂,如靠山(有效成分为氧化亚铜)、从日本进口的时枯净等,但它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大规模 的应用,同时叶枯净也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Io|。再加上滥用化学农药,导致了化学农药在自 然界和食物链中长期残留,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社会公害等严重后果。因此,利用寄 主抗性是控制其危害的主要措施。水稻抗病基因对病菌的控制存在明显的专化性。多年大面积种植 携带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必然促使新的致病病菌的分化,使原来抗病品种的抗性降低或丧失。 云南是水稻品种资源大省,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复杂,不同水稻产区的病原菌群体毒性不同,使局 部地区病害较重。~些高海拔的粳稻区也受到白叶枯病的危害。水稻生产的快速发展,品种调运的 频繁亦使病菌变异加速。有关品种抗性及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研究对已知致病型的国内水稻白叶枯病的标准菌株和云南省红河、大理、思茅、德宏、楚雄、 玉溪、版纳、腾冲及昆明等地采集的白叶枯病菌株进行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分析,比较云南省和国 内标准菌株间的差异,可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最佳组合选择和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水稻品种 鉴别品种:已知抗病基因的6个近等基因系材料,见表1。 表1参试水稻鉴别品种及其所含的抗性基因 通迅作者:姬广海.副教授.博七.主要从事植物细菌学研究;E-mail:jghai001@yahoo.com.cn 第一作者:杨云亮(1978.),男,植物病理学硕士,现工作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63 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年n月中国杭州 1.2供试菌株 在本室冻存管保存的300多个原始菌株中挑选127个(来自云南省红河、大理、玉溪、保山、 楚雄、丽江及昆明等地113个和国内已知致病型的标准菌株14个)取出移植两代后备用。先在感病 品种(黄壳糯、汕优63等)上预接种,从中选出致病力较强且有地理代表性的作参试菌株。 1.3接种方法 (1)参试菌株的准备:参试菌株为冻存管保存,用前取出移植两代后在感病品种(黄壳糯、油优63等) 上预接种,从中选出有活力的菌株作为参试菌株。接种前两天取出参试菌株,在NA斜面上划线, 109,琼脂179,加水定容至1000ml,调PH至7.0。 (2)接种方法:于分蘖拔节后接种。接种前,以无菌水洗脱菌株,悬浮均匀,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