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中国 高峰论坛I论文集1072
“东窑’’出上林湖
——从新发现的两件五代越窑墓志罐谈起
口蔡乃武
一. “东窑”的古代文献记载
东窑是我国古代有文献记载的_代名窑。但查考有关古代文献,我们发现如下的情况。
一是东窑不见于明代以前的文献记载。二是明代的相关古籍记载语焉不详。如成书于明洪武
十二年的曹昭((格古要论》,不见“东窑”的记载,而有“董窑”条目,所谓“董窑,淡青
色,细纹,多有紫口铁足,比官窑无红色,质粗而不细润。”又如明屠隆撰((考巢余事》,
也不见“东窑”的具体记载,但有青冬瓷、青冬窑的描述,分别为“青冬瓷菊瓣水丞”、
“青冬瓷天鸡壶”、 “青冬瓷狮鼓镇纸”和“青冬窑瓷印”等器物。而其中的天鸡壶“底有
一窍”且“工致精极”;而青冬窑瓷印“制作巧,纽色之妙,不可尽述”,堪与哥窑、宫窑
的同类产品媲美。三是清代的陶瓷文献,以兰浦《景德镇陶录》对“东窑”最为言之凿凿:
“东窑,北宋东京民窑也,即今开封府陈留等地。土脉黎细,质颇粗厚,淡青色,亦有浅
深,多紫口铁足,无纹,比官窑少红润。”对照《格古要论》,兰氏对东窑器的描述基本上
因袭其对董窑的描述,而对东窑的定义如此自信,不知何据?他还认为董窑就是东窑,并发
了~大通议论: “《唐氏肆考》误以为董窑,又云‘核之董窑,似官,其不同者,质粗,欠
滋润。’盖‘东’、 ‘董’声相近,唐氏半采《格古要论》,乃传闻之讹也。案古东器,虽
有紫口铁足,无蟹爪纹,不逮官窑多矣,唐氏何得云似。《陶成记事》亦称东窑,载东青有
浅深二种。唐氏于东青色则书冬青,何不自知东之讹董也,且今所仿东青器并无紫口铁足,
或更加彩矣。”继之者,有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认为“仿柴者日东窑,宋建于东京,东
青所有得名也。”《景德镇陶录》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其中还专门记载了清代御窑厂和一
般民窑仿烧东窑器的事, “东窑器,镇窑专仿东青器,亦分精粗,有大小式,惟官古户兼造
者尤佳,或讹冬青,或讹冻青,要其所仿釉色则一。”又记仿古釉色,有“东青釉,有浅深
二种”,而“东青釉,用紫金釉微掺青料合成。”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朱琰((陶说》则较谨
慎,不列“东窑”条目,而有董窑条目,且系转引《格古要论》,加按语云: “董窑似官,
073
其不同者,质粗欠滋润耳。”同时从《考粲余事》中转录关于青冬瓷、青冬窑器物的有关记
载,如前揭,不重复。另外, ((爱日堂抄》载“东窑龙泉,其色皆青”旬。从上述文献记载
可以明确,东窑是北宋享有盛名的一处窑场,以生产青釉瓷著美一时。但明代以前之文献记
载付之阙如,而明代文献语焉不详,清人兰浦等认定董窑即东窑,并对相关的典籍记载进行
了梳理。同时东窑之形象品质和地位堪与柴窑、哥窑、官窑、龙泉窑等相比肩。另外,明清
景德镇御窑厂亦有专门仿制,所谓冬青釉者,这一信息表明在当时的明清宫廷中当有传世的
东窑的产品收藏。
二.陶瓷考古学层面的”东窑”研究
诚然,清代的书斋说陶者,爬梳古籍,彼此驳难,为我们今天的认识研究“东窑”留下
了十分珍贵的信息资料。但因为没有以实证的考古学为基础,因此对兰浦等人的结论之科学
性便始终存在着疑问。因此,近代陶瓷考古学产生以来,中外的陶瓷考古工作者便对东窑开
展实证研究。早在20世纪的40年代,日本学者小山富士夫即认为当时出±的耀州窑青瓷即为
东窑的产品,同时将日本收藏的耀州窑青瓷刻划花倒流壶等类藏品定为东窑。而我国古陶瓷
考古的先驱和奠基人陈万里先生对东窑的研究一直十分关注,并对日本学者的观点提出了批
评。在《(谈耀瓷》一文中说: “青釉雕花三足炉。炉的式样很特别,矮足,鼓腹,安置着一
个圆顶的盖,极浑朴之致。凸雕的缠枝花似葵,简单的构图,有着厚重的风格,类此作品,
偶亦见于外人所编的图录中,认为是河南东窑的产品。其实东窑器皿究作何状,是一个谜,
谈瓷者好以耳食之言来相互标榜,抑何可笑!”到了晚年,他依然为东窑之谜的最终揭开而
呼吁,在《中国瓷器史上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中将东窑列为第二,指出“文献记载上谈到
东窑,也是说烧青瓷的。有些谈中国瓷器的外国学者,把最近发现的耀州青瓷,说成东窑,
系属臆测之词。根本上究竟东窑的产品是什么?它的烧造地点在陈留哪里?没有一个肯定的
答复。”希望千古之谜能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