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新诗中的宗教印痕.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早期新诗中的宗教印痕 张桃洲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本文认为,宗教对于早期新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增加了诗人想象世界的方式,使得新诗无论在题材还是主题上都有可能向某个更 开阔的空间迁移;其二,局部地改变了诗人的抒情方式和言述方式,这更多地体 现在句式、语调等新诗的文本形态上。宗教不仅潜在地构成一些诗人的精神资源, 而且为新诗诞生初期的主题路向、语言材料以及诗人的诗思方式、表达习惯,提 供了某种可能的向度。 【关键词】早期新诗 宗教期盼忏悔 祈祷 宗教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究竟占据怎样的位置,是一个并未得到深 究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人之与宗教发生关联,主要体现在信仰和学理 两个层面。就后一层面而言,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对宗教所持的是某种微 妙的悖谬态度:既想将之作为社会或个体的精神支援引入,又因种种现实或观念 的原因不得不对之拒斥。民国初年出现的声势浩大的“非宗教运动’’,以及“美 育代宗教”等学说的兴起,多少昭示了现代中国人对宗教的矛盾心理。尽管宗教 与中国人相纠结的情形十分复杂,但无可否认的是,各类宗教已经或隐或显地参 与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进程,特别是知识分子人格结构和精神气质的塑造,而 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和思想资源。∞谢扶雅在1927年出版的《宗教哲学》 ①相关讨论可参阅:李向平《救世与救心:中国近代佛教复兴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顾 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雷屯柏《论皋督之大与小 华人知识分子眼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史静寰、王立新‘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知识 分子》(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以及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的部分 内容。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关系的讨论,可参阅谭桂林《百年文学与宗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版)、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马丽蓉{20世纪中国文学与 伊斯兰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 中指出:“自海通以后,西学东渐,译名之最不幸者,莫过于‘宗教’二字矣。 考今日西方所用Religion一语,与我国所谓‘宗教’者,实大有出入’’①。许地 山认为宗教可以分为三类:“(1)巫祝的宗教,(2)恩威的宗教,(3)情理的宗 教圆。而在胡适看来,“一个宗教会有三个部分:一是它的道德教训,二是它的 神学的理论,三是它的迷信’’固。显然,不同的人会按照各自的目的对宗教做出 不同的理解和择取。值得探讨之处在于:宗教在现代的汉语语境内遭遇了什么样 的期待视野?汉语知识界以何种方式过滤、接受或转化了各类宗教?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宏大构想之一部分的新诗,在诞生之初和之后的相当长 时间里,所受到的各种熏染是非常驳杂的。其中宗教即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外来养 分受到重视,如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的著名演讲《圣书与中国文学》中,就认 为“《圣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可以分作精神和形式的两种,“形式的一方 面,《圣书》与中国文学有一种特别重要的关系,这便因他有中国语译本的缘故。 本来两国文学的接触,形质上自然的发生多少变化,不但思想丰富起来,就是文 体也大受影响,譬如现在的新诗及短篇小说,都是因了外国文学的感化而发生 的……希伯来古文学里的那些优美的牧歌(Eidyllia=Idylls)及恋爱诗等,在 中国本很少见,当然可以希望他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④。诚然, “周作人对于基督教传统与对于《圣经》的解释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他对《圣 经》的看法似乎是一种完全‘诗化’的看法”,或许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 新文学建设的角度来说,周作人对于《圣经》之于新文学(新诗)语言、形式等 方面的意义,所表现出的敏锐的观察和觉识,仍然是十分必要的。至于近来有研 究者把周作人的陈述指责为一种“认识上的延误”,说“这种认识上的延误实际 上造成了文学革命同英国圣公会等机构所颁布和认可的白话的《圣经》(即官话 本)失之交臂。这次失之交臂……使得中国现代文学错过了一个机会,现代汉语 错过了一种可能性,依存于语言的现代汉语诗歌失去了一个方向。因而才有彻头 彻尾世俗的胡适用庸俗进化论发明本土的‘白话文学史’说,用词曲风格的白话 诗树立现代汉语诗歌的原型和榜样’’@,是否合乎新诗发生的历史实际和诗学逻 ∞谢扶雅《宗教哲学》(重印本)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