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防治传染病创新之一——对-猩红热-病的认识与防治.pdfVIP

近代中医防治传染病创新之一——对-猩红热-病的认识与防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49. 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段注.成都古籍书店,1981。189.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1690. 姒元鬟.龚纯医史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原题)汉·华佗.《中藏脏》.见:《周氏医学丛书》卷后.清光绪辛卯 (1891)周氏校刊本. 7俞弁.《续医说·医原·视时盛衰》.卷1.明嘉靖刻本,中国中医研究院 图书馆藏. 近代中医防治传染病创新之一 ——对“猩红热”病的认识-9防治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余永燕 人类社会在其生存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就是与自 然界疾病做斗争。古往今来,人类曾与多少传染性疾病进行生死 较量,最终还是人类战胜疾病,成为世界的主宰。 “猩红热”病在中国流行大约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近代则 是该病流行最猖獗的时期,医籍史书对它有过详细记载。如今, 猩红热已属于一种可治、较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在上个世 纪上半叶,人们一提起“猩红热”便会谈虎色变,以其病情危 重、致死率高成为当时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我国中医界人士奋起 迎战,从面对该病不知所措到逐步认识疾病本质,并且创造出一 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曾挽救了无数人民的生命。 在近代疾病防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猩红热”中医称“烂喉痧”、“疫喉痧”、“烂喉丹痧”等, 民间俗称“疫喉”、“番痧”。“猩红热”这一西医名词,是一代学 530 者丁福保于1909年翻译日本医书从日文金适译而来的。 一、对猩红热的初步认识 “猩红热”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系感受时疫毒邪引起的热 性传染病。主症为“初起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头颈痧点隐隐, 继之高热,丹红成片,喉肿而烂,重者丹痧下陷,乃至下利气 绝。”该病在国外早有记载,1550年意大利医生Ingrassius首先 叙述本病。1675年英国Syelenham对本病作了较精确的描述, 在欧洲大陆已经多次爆发猩红热病大流行。我国对此病最早的记 载始于18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卷五·疫 门》(1746年)记有数案,“喉痛,丹疹,舌如磔,神躁暮昏。” 尤在泾在《金匮翼》(1729年)中曾提到诊疗烂喉痧的吹喉药方 “锡类散”,并注明为友人张瑞符所传。1867年金保三《烂喉丹 痧辑要》完整地记录了叶天士医案一则,“雍正癸丑年闽有烂喉 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 丹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书中并明确指出猩红 热的传染性:“……至危之症也,一俟传染相同,即是天行之瘟 疫,与寻常喉症不同。”寥寥数语将猩红热的嵇床主症、传染性、 发病季节、易感人群、预防、病因、鉴别诊断等,介绍得清清楚 楚,但在治疗上却缺乏手段。 二、猩红热的起源和流行 猩红热病在我国18世纪还仅是零星发现。至19世纪开始大 面积流行,且愈演愈烈,每次流行都使成千上万人丧失生命。史 书记载曾有四度大流行,第一度流行于1785年,第二度流行于 1840年.第三度流行于1856年,第四度流行于1901年。加上 零散流行达数十次之多。对此,医书亦不断有所记载,如“嘉庆 戍辰、癸酉两次治痧。…‘道光丙戍、已酉,吴下大盛o…‘光绪戊 531 子年,上海烂喉痧盛行。”清政府亦曾下令治疫,《续名医类案》 中提到,“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之 ……”当时猩红热流行之惨烈,又可见诸于文字,《烂喉丹痧辑 l黔序日:“喉症盛行,杀人无算。”“疫情之处,尸横荒野”。 《疫喉浅论·卞序》言:“郡中盛烂喉丹痧,由秋至春,沿门比户。 夭折颇多”。“燎原之势,惨莫能言。”上海近代名医丁甘仁曾自 述:“行道数十年,诊治烂喉丹痧不下万余人”。可见19、20世 纪,猩红热在我国曾猖獗一时,危害了几代人的生命与健康。 关于疾病的起源,医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古有是病”, 一种认为“外来传人”。持“古有是病”观点的人,仅以古代文 献中有类似喉症症状描述为依据;而持“外来传人”论者则根据 流行病史、文献记载,尤其是大批临床医家的临床实践,认定猩 红热病是“18世纪,欧洲商船随武力侵入而闯入我国港口, ……海上交通日益频繁,商船越来越多。因而我国古代所无的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