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 要
2007年笔者有幸作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的委派去世界著
名的岩画研究机构——意大利的卡莫诺史前中心,跟随著名岩画专
家,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主席埃玛努埃尔·阿纳蒂(ANATI
E删AⅫIEL)教授学习,在那段时间里感受颇多,很多有关的岩画的工
作和事件一直刺激着我的神经,这些感触和所见所闻促使笔者想把自
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介绍给国内的同行,希望意大利梵尔卡莫妮卡
的经验对他们的岩画研究有所帮助,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
’
效果。
在本文中,笔者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并且对
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岩画作为语言的问题。同
时也针对意大利学者所论述的岩画环境问题,提出了新的概念“岩画
场”。当然这些新的概念和提法在本文中由于篇幅、研究时间、资料
所限,还需要进一步在以后的工作中论证。
在他们的田野实践中,笔者也在梵尔卡莫妮卡和来自意大利不同
的研究机构学者做了为期一个月的拷贝,其中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很多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践过程中,总是非常复杂并且容易出错的。
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田野实践经验介绍了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田
野作业的方法,例如,如何看待岩画所处环境的问题,如何清理岩石
表面,岩画的记录方法(包括描摹、拍照、制作复制品、拷贝复制品、
编号以及对岩画归类等)等在田野作业中要用到的一些方法,这些已
经经过实践考验的方法对于岩画的田野作业是很有效的,也具有可操
作性,对中国学者有现实的意义。当然,笔者在文章也提出由于这些
方法主要是针对梵尔卡莫妮卡岩刻摸索出来的,其中的一些方法是具
有局限性的,在田野实践中,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修改,或者
运用适合当地实际的方法。同时,结合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学者五十
年对岩画环境的描述,发现他们是不断提高的,对于这一点,笔者提
出了在介绍岩画环境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解释岩画有一个铺垫的作
用。 ’
岩画的断代问题一直是困扰学者的主要问题,由于岩画特殊性,
致使很多考古学家不愿意对岩画产生的时间问题发表意见,他们也很
少有专门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对岩画的态度就是考古的“遗余,
并不能引起重视。卡莫诺的研究人员,在阿纳蒂教授的主持下,提出
了岩画的“地层断代法”,现在岩画学界通常叫做“叠压断代法”。他
们针对岩石表面的叠压现象发现,这些岩画不是同时期的作品,因为
某种原因,会出现岩画的重复创作,一些岩画总是覆盖以前部分或者
几乎全部的作品。有些是因为这些岩画已经没有作用了,有些是为了
使用类似“萨满”的做法,使以前的岩画作品不再发挥作用;抑或是
因为这块岩石上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被大家所公认能够发挥超乎
想象的功能,被“艺术家”所喜爱,作品就会不断在这样的地方重复
出现,导致某些作品覆盖了其他的作品。从理论上来说,被覆盖的作
品总是要早些,最清楚的能容易辨认的那些作品应当是离现在最近
的。笔者对于意大利两系学者叠压断代的方法都进行了介绍,希望碰
到类似问题的中国岩画得到很好的解决1。
史前研究中心对于岩画理论的探索也是同步进行的,他们最大
的建树就是还原了卡莫尼人的历史,这些研究成果把岩画研究推到了
更有意义的层面,同时给其他地区的研究者提供了某种新的思路,而
且也告诉我们:岩画研究不是猎奇,不是探险,而是在“触摸”我们
先人的生活。在研究梵尔卡莫妮卡岩刻的基础上,卡莫诺史前研究中
心的学者还对世界不同的地区进行了涉猎,积极参与世界岩画的研究
工作,他们先后在亚洲、美洲、非洲进行考察,结合梵尔卡莫妮卡的
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乎岩画哲学的倾向,这些新的研究方向
应当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需要我们也用全球的眼光,积极参与世界
其他地区的研究工作,把中国岩画研究提高到世界的层面,让学者能
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来关注岩画。
笔者在介绍意大利岩画有益经验的同时,没有一味对其加以赞
扬,一路高歌,对于其中一些理论提出了修正,并对某些问题提出了
新的看法。阿纳蒂教授的“岩画语法”是其岩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把岩画分为:图画文字、表意文字和心理文字三种形式,尽管岩画
可能是文字的来源,或者说是“文字前的文字”,但是毕竟不是文字,
所以对于这种提法,笔者做了修正,提出了岩画的语言观。笔者认为
岩画作为符号,大多数是带有涵义,从特征来看,跟文字非常相似,
可是它们还没有像文字一样,成为一种固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