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中国是否应当进入汽车社会?中
国能否进入汽车社会?外在的资源、环境、交通等约束条件是否能够
承载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产业是否能够,是否应该成为我国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如果汽车产业构成我国的支柱产业,那么,什么样
的产业政策和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呢?这些疑问正是本
文力图回答的问题。
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质一方面是汽车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
社会发展的问题。从宏观上讲,汽车产业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许
多目标相关,因此主要工业国家都将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从
微观上讲,汽车产业具有规模效应,同时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
利润、高技术含量等特点;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汽车产业的发展必
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转型,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目前已初具规模,
形成了中国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重大经济和社会
变异,这一变异,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
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据此,以经济学的眼光与视野,以社会
学的关怀与情感,来观察、分析、评价、预测汽车时代的驾临所带
给我们的一切,就是一件值得尝试去努力探究的事情了。
本文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
运用了大量真实、客观、可信的数据对定性加以证明,这也是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的直观体现;比较法,文中将各国汽车产业
发展模式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
借鉴;利益衡量法,文中从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
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进的影响,以此证明将汽车
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本文结构上采逐层递进的方式把论题不断引向深入,最终引向
论题的主旨:在汽车业历史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论证汽车产业及其
延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为我国何以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
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面对我国进入汽车社会的各种制约
因素,文章对回应这种制约因素的可行性加以充分论证;文章最后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探索出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在总结各国汽车产
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并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论证得出中
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市场优先与自主开发。在遵从文章
逻辑发展与结构模式基础上,本文具体分四大部分共九章分别对论
题加以论证。
文章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章,主要论证汽车产业何以是我国
的支柱产业:
第一章,简述汽车从诞生、成型到汽车业的兴起与成熟的发展
历程,通过这部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史告诉人们:汽车始终是在不断
满足人们日益扩展的需要中发展进步的,既有其自身发展进步的规
律,又不断地蕴含和体现着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这是文章的引子,对全文起铺垫作用。
通过论证汽车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扩展性和带动性,
从而确立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由于汽车业特殊的投入
产出结构,使得其波及、辐射与带动作用极为突出。汽车产业更重
要的功能还在于它能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地由低
级向高级进步。汽车产业的支柱性除了体现在它的生产制造领域的
具大规模和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性之外,还在于在它的使用过程中
所产生的巨大的延伸效应,也就是它会产生一个极其庞大的汽车服
务市场。汽车经济的链条越来越长,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
汽车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越来越突出。此论点的证实确
立了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我国未来汽车产业的发
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第二部分包括三、四、五章,主要探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
主要制约因素——能源保障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交通承载能力:
第三章,我国的能源消费预测和能源供应能力预测表明我国未
来石油的短缺将是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主张通过以下途径解
决此问题,并以经济学理论和大量的实证资料加以论证:构建我国
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强制性燃料效率标准,利用经济政策调
整需求和供给,使用替代燃料和清洁节能汽车,提高油品质量标准。
总体而言,在汽车大众消费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应对石油供应和石
油安全挑战的对策是:在新的可持续能源战略的支持下,“抓两头,
建储备,大攻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