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中小企业财务资讯揭露管理之影响研究.doc
PAGE
PAGE 1
台灣中小企業財務資訊揭露管理之影響研究
本中心風險研究小組*
一、前言
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不只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同時更是台灣經濟動力的主要推手,儘管如此,中小企業卻普遍在資金籌措上遭遇困難,主要原因在於財務報表之透明度不佳,甚至盛傳許多中小企業在實務上有所謂兩套帳或是財務資訊揭露管理之行為。
本文擬探討台灣中小企業形成兩套帳或財務資訊揭露管理之動機,及如何從財務報表之揭露上,看出一些企業可能從事管理行為之線索,以供未來研究參考。
由於一般盈餘管理文獻甚少對中小企業進行研究,因此,本文擬先就兩個個案-X公司與Y公司之兩套帳實務,進行分析,藉以瞭解企業進行兩套帳或財務資訊揭露管理之可能動機與作法。同時,亦實際觀察與分析中小企業財務報表之會計科目與主要財務比率變化,進一步與個案分析所得之啟示相互驗證。
二、個案分析
(一)X公司
X公司成立於民國80年,草創時期定位為系統整合廠商, 85年時轉型為電信頻寬之大盤商,89年時則成立網路機房中心(IDC),提供相關服務,轉變為電信中心。
X公司87-91內外帳之主要項目差異分析
下表2-1列示出X公司87-91年內外帳之主要差異項目。我們可以發現,X公司在87、88年時,內外帳之損益差異不大,89年起則藉由增加外帳營收的方式來美化盈餘,特別是90年度,為了調整內帳虧損狀況而將該年度預收款項(約一億),提前認定為收入,使外帳呈現大幅獲利狀況,然而反映在91年反而呈現營收大幅衰退,虧損大幅增加現象。伴隨著營收之調整,表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則是89年度應收帳款外帳的大幅增加,以及90年度外帳預收款項較內帳大幅減少。
*
*本研究報告系由本中心風險研究小組前副研究員江景清先生撰寫,指導教授為東吳大學會計室沈大白教授。
表2-1:X公司87-91年內外帳之主要項目 單位:百萬元
年度
主要項目
87
88
89
90
91
內
外
內-外
內
外
內-外
內
外
內-外
內
外
內-外
內
外
內-外
營業收入淨額
160.4
149.2
11.2
289.6
286.2
3.4
1137.6
1234.4
(96.8)
1131.2
1380.0
(248.8)
1688.0
1343.6
345.4
稅前淨利
11.0
6.6
4.4
48.2
46.0
2.2
456.8
464.4
(7.6)
(194.4)
116.2
(310.6)
(6.2)
(355.0)
348.8
應收帳款
5.0
5.8
(0.8)
30.0
33.0
(3.0)
432.0
532.0
(100.0)
360.8
364.0
(3.2)
389.0
393.2
(4.2)
預收款項
-
-
-
-
-
-
-
-
-
363.8
18.2
345.6
18.6
18.6
-
股東往來(借方)
5.2
-
5.2
9.6
-
9.6
20.2
-
20.2
37.0
-
37.0
48.0
-
48.0
(資料本源:本研究,且X公司87-91年內外帳主要項目數字皆已乘以某一常數)
除了損益調整外,從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發現股東往來亦是X公司內外帳差異較大的科目。股東往來產生之原因係業主-管理者(owner-manager)與企業財務並不獨立。當業主-管理者個人財務資金需要週轉時,會從企業內調度資金;反之,當企業發生資金週轉問題時,業主-管理者亦會從自己口袋中,將資金借予企業週轉。這些資金往來之紀錄即會反映在股東往來。因此,企業有可能因為不願讓外部報表使用者知曉公司與股東間資金往來情況,而將該科目予以調整。
X公司87-91內外帳之主要財務比率差異分析
在X公司案例中,我們可藉由觀察並分析其連續年度之財務比率,以瞭解其調整財務資訊的動機。表2-2係X公司87-91內外帳之主要財務比率,就內外帳差異較大之89-91年度來看,毛利率在90年度外帳顯著提升,而稅前總資產報酬率更在89、90年外帳均有大幅高估,其中90年度更是轉虧(內帳)為盈(外帳)。91年度則反映外帳獲利回吐,故外帳毛利率及稅前總資產報酬率皆較內帳為低。
就資產負債表面分析,負債比率也是在89、90年低於內帳,而89、90年之流動比率外帳則較內帳佳。由於銀行與企業在簽訂融資契約時,通常會簽訂一些加速條款,如對負債比率或借款總額訂定限額,一旦超過限額時,借款將視為立即到期。因此,企業若有違反契約之情形時,便可能產生將負債予以調整之動機。另一方面,即使企業與銀行未簽訂此種融資契約,企業也可能會因為害怕銀行對其有違約風險過高之疑慮,而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或無法借得所需之資金總額,而有將負債予以調整之動機。
因此我們推測X公司之所以在89、90年對財務資訊進行調整,可能係因外部有某些期待,促使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