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建平:不熟不做的白糖期货专家
从事期货交易这么多年,陈建平只做白糖一种商品,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熟不做”
342
2014-12-8
投资者报
如果眼前站着一位有着甘蔗遗传育种硕士学位的人,你一定认为他是搞科研的,即使不是这样,也很少有人把他与期货联系在一起。
但见过陈建平之后,上面的“理论”便出现了一个例外。
与多数从事期货交易的人相比,陈建平有着许多不同:一开始,他并没有学金融、经济、风控等与期货相关的专业,按照他自己的规划,做科研是未来的“正路”,至于最终选择期货,那完全是半路出家。而他从事期货这么多年,却只做白糖一种商品,大概这些皆来自他与糖结缘,或者按照陈建平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熟不做”。
糖王带来的震撼
1999年,陈建平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做新品种的研发。
“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国内整个糖业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中。”陈建平所指的变革是1998年~1999年国企改革,当时国家主管部门拟将计划经济非常浓厚的国有糖厂的包袱甩给市场,于是全国各地原本都属于国企的糖厂,一夜之间被很多民营资本以及外资廉价收购,而且是连厂房、车间、地皮一起收购,即使这些买方都不知道糖厂还能不能赚钱。
那时候,陈建平在搞科研,需要跟这些糖厂做科研推广:“原本上一年还在跟国企的厂长打交道,第二年就换成了个体老板,我不知道怎样跟他们展开推广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很多东西就变了。但是,跟这批新的老板做科研推广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跟原来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了,有些人用新的方法迅速发了家。”
当时,陈建平认识海南一个小的糖厂老板和他的几个下属,与该公司有业务上的交集。这位老板原来在广东的一个国有贸易单位。1999年,该老板付了部分定金,从湛江某糖业公司拿了几万吨糖,那时候糖价是1900元(每吨价格,下同)。之后过了春节没几个月糖价就跳到3300元~3600元,这个时候他开始卖,高峰时糖价已经涨到了3700元,就这几万吨糖,让他净赚一个多亿。
“那时候还没有期货市场,我听到他的赚钱经验,觉得很好奇,并不知道其实这就是期货。”陈建平补充说,“当初的那个小糖厂老板,如今已经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糖王’了。”
回忆起这件事情,陈建平还有些激动:“那时候,我在广州做一名科研人员,工资收入跟全国人民比起来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要让自己赚得更多,无非是多卖一两个科技产品,那还要看人家脸色,可是眼前这位,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赚了上亿元。我想,这里面应该是有些门道吧。”
与期货结缘
在广州的科研所,陈建平一做就是9年,在这段时间里,他除了继续自己的科研之外,也一直在思考曾经的那个疑问,于是他产生了读管理学的想法。
2006年,陈建平通过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清华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在读书的两年过程中,他逐步接触到了期货。
由于陈建平所读的专业,他身边很多都是研究金融的同学,其中一位同学一直在研究期货,他就是供职于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的胡洋。
有一天,胡洋对他说:“老陈啊,你不用改行了,年纪也大了,有一样东西可能适合你一辈子。”
“是什么?”陈建平忙问。
“Futures(期货)!”
“可是我连股票都不会,我怎么看期货?”
“你可以看看,我建议你看看。”
这次对话之后,陈建平开始用课余时间看一些与期货有关的书籍,直到从清华毕业,期间虽然一直没有做投资,但他对期货的概念以及操作有了系统的理解。
从清华毕业之后,陈建平来到了英国糖业中国区总部(英国糖业是全球第二大产糖集团,以下简称“英糖”)工作。
英糖一战成名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糖价从3300元左右跌至2700元,英糖亏了很多,作为老板的战略参谋,陈建平很心疼,看着白糖起伏的价格,他决定找一找问题的根源。
于是,在大年初一,陈建平跟他上海的一位同事在广西租了部车,历经一周把整个蔗区从南到北跑了一遍,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当时他发现这里90%甘蔗地里种的仍然是新台糖22号,这个品种是陈建平的团队1998年从台湾引进的, 按照他的话说:“这个品种就相当于我的半个儿子,我对它太了解了。”因此这一品种当年在甘蔗地里的表现以及当年在霜冻下的表现,陈建平都心中有数。
当别人还在数每亩地有多少棵甘蔗,有多高有多粗,然后计算亩产的时候,陈建平只需在田间横着竖着走一遍,就可以估出产量,而且他对这个数字的准确度非常有信心。在一周的时间里,他走了广西多个地市大片的甘蔗地。
与同事在机场准备分手的时候,陈建平的同事还有些抱怨,毕竟在春节期间出差是件不爽的事情,而且做的还都是他并不了解的事情(这位同事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