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建筑的形式美与艺术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水利建筑的形式美与艺术美   摘要:无论是繁华喧闹的城市中心,还是偏僻幽静的临街小巷,建筑都是触目可见。无论固若金汤的高楼大厦,还是鳞次栉比的小家小户,建筑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而水利建筑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最古老的安丰塘,都江堰,再到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著名的西湖三堤,一直到如今的三峡,万家寨。这些巧夺天工的水利建筑不仅在外观上气势磅礴,素净雅致,更是缩短了交通距离,灌溉了农业,不仅改变了当代的局势,更是造福了后代的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科学技术经验。除此之外更是留下了一道道美的盛宴。   关键字: 水利建筑; 交通;农业;审美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1.便于交通   有人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代表。任何一个城市的人民都不应该忘记城市的历史,更不能忽视组建这座城市的建筑们。如果说,没有了先代祖先建造的这些水利建筑,也许今日的世界仍旧是各自为营,四分五裂。毛主席曾写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政治因素考虑,很多掌权者都在抢着修筑,占据战术优势,到后来逐步演变为经济地域优势。运河开通之前,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由于南方的天然气候劣势以及酸性土壤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南方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人口也无法流动。运河开通后,不仅连接了南北方的交通,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河网,使得物资,人员可以自由的传送,更是极大的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杭州,苏州,扬州便是由于京杭大运河从一个落后不起眼的小城镇逐步发展为了经济重镇。除此之外,京杭大运河还拉动了新的产业的产生,造船业,手工业,纺织业,这些轻工业的产生也为后代的经济模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了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就不会有如今的北煤南运,南粮北运。京航大运河的建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的交通困难,带动了当时的漕运,更是为现代的物资运输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渠道,缩小了区域间的不平衡,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加平衡的发展。   2.促进农业   中国是大河文明,虽说长江黄河是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生生不息的母亲河,然而它们带带的水患也是数不胜数。洪灾,旱灾,这种天灾人祸对于古代农民来说更是难以言说的沉重打击。在没有修筑水利建筑之前,农民们也只能看着自己一年辛苦耕作的庄稼毁于一旦,无能为力。水是农业之本,所以水利建筑便是改善农业的关键地方,也是保证古代封建王朝得以生存的命门。   2.1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虽说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但是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有历史意义的水利建筑。大禹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经济形式由狩猎渐渐改变为农耕形式。然而当时的黄河泛滥,沉沙淤积,农民苦不堪言。大禹便亲自带领人民实地考察,根据山川的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将中国一共分为九个州,因地制宜,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正是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活动,促成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而这一次成功的水利建筑经验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的修筑治理经验。   2.2都江堰   都江堰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李白的《蜀道难》曾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由此可见,当时的成都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多么的艰难。从气候来说,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平均1200毫米。每年夏秋季都会造成西岸洪水泛滥,水患鲸吞良田,而东岸则会土地皲裂,枯草不生。从地形地势来说,作为长江一大之流的岷江从海拔3690米的弓杠岭发源,流经地势陡峭的一二阶梯,最后直到成都平原,巨大的3650米的地势落差使得长江流域流量最大的岷江在此不得不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组成。三者相互制衡,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鱼嘴分水堤,主要用于排洪,而其余两部分分别负责灌溉,分沙。正是由于对泥沙的巧妙处理,将治水与治沙的问题双管齐下,形成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对于都江堰工程的泥沙处理问题,熊达成先生曾研究总结了八点经验,即:分水分沙,壅水沉沙,泄流排沙,扎水淘沙,柬水攻沙,行水输沙,输水均沙,御水堆沙。这些对水沙的辩证施治,是都江堰工程与都江堰灌区历经2000余年至今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措施。[1]   可以想一下,如果没有了都江堰,也许就没有历史上繁荣的蜀国,没有了那个脍炙人口的三国鼎立的局面,更是不会有了以后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这些历史性工程。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说,都江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