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病证证治规律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 189 【3】赵玉堂,刘凯军.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1. 【4】安胜军,李恩.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0,20(12):907. [5】眭承志,刘志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川.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56--458. 【6】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4):233--235. 【7】颜德馨,胡泉林.气虚血瘀是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J】.中国医药学报.1989,4(2):10一11. 【8】张华,朱洪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析[J】.国医论坛,2001,16(2):24—25. 【9】张荣华,朱晓峰.脾肾两虚兼血瘀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明.四川中医,2003,2(5):11—12. 失眠病证证治规律研究 张星平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失眠病证中医证型虽十分复杂,但就其临床表现与五脏的关系可分为五类,分屑五脏,具体有:失眠 主症以迟寐、不寐为主者责之于心,其病机为气、血、痰、瘀、寒、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神不入于舍.失眠主症 以多梦、梦呓、甚则梦魇、梦游为主者责之于肝,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魂不入于舍。失眠主症以思虑纷纭而 致迟寐或不寐为主者责之于脾,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脾意不入于舍。失眠主症以易寤、频寤为主者责之于肺, 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魄不入于舍。失眠主症以夜寐早寤为主者责之于肾,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志不入 于舍.虽然临床所见往往因五脏疾病传变不同而又有五类失眠证型相互交融,病变表现错综复杂,如既有入寐唯艰 之入睡困难,又见轻浅易寤之闻声则醒等。但我们将失眠病证按五神归属五脏、分类清晰明确,不仅易于掌握,而 且反映五脏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变,与脏腑辨证融会贯通,使失眠病证证治规律清晰明了。 关键词:失眠;不寐;证治规律 失眠又称不寐,也称不得眠,首见于《内经》。《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卧”、“不得 卧”,《难经》中称为“不寐”。 失眠在现代医学的定义是指睡眠的始发和(或)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导致睡眠时间或睡眠质 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并且影响病人白日的功能者。《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 断标准》将失眠诊断标准制定如下: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 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 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 分。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排除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中医失眠病证与现代医学的失眠病非常近似,只是症状描述较之西医更为丰富且形象生动:如 入寐唯艰或彻夜不眠、入寐梦多或梦扰纷纭、思虑纷纭或思绪烦杂而夜不安寐、夜寐轻浅或轻浅易 寤以及夜寐早寤等;对其诊断考之历代文献与上述现代医学诊断标准非常近似,故可参照执行。 对中医失眠病证证候治疗规律,历代各家多有论述,然因各家所见不同,其论也异。考之现代 文献,也因诸家所论不同,难以统一:如查1980年至今的失眠证治文献:严石林等【lJ强调从心论治、 李昊等12J强调从气血论治、李景13】强调从脾胃论治、冯济风14】以为失眠证治无非“心肾不交、心脾两 虚、胆郁痰扰以及食滞胃脘”、其他如徐丽伟【5】、李越型61、秦德平【7J、孙通华、刘宝民、张风云、 张俊秀哺J、周国琪、张宇鹏pJ等32位医家将失眠证治或分为四型、或分为五型、或分为六型、或分为 七型,或言“心脾两虚型”或言“心肾不交型”、或“血虚肝旺型”或“心虚胆怯型”或“痰热内 扰型”或“阴虚火旺型”或“胃气不和型”以及“阳气盛阴气虚,胃不和则卧不安,邪气内扰五脏, 作者简介:张星平(1961一),教授,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科办主任。 190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 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情有所倚则卧不安”等等;所论颇多,立论各异;往往使初学者莫衷一是,既 不利于中医失眠病证疗效的提高,也不利于中医失眠病证证治规律的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