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 学 编
吐鲁番所出衣物疏研究二题
吐鲁番所出衣物疏研究二题
武汉大学刘安志
吐鲁番所出衣物疏,据侯灿先生《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一书所收统计,约有六十余件①,时间从前秦到
唐初,历时近三百年,是研究中古时期历史与社会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中外学者对这批衣物疏给予了充分的
关注,发表了不少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②。本文拟在前贤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衣物疏的源流及其中所
记“东海”问题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吐鲁番所出衣物疏的源流
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吐鲁番所出衣物疏源于先秦时期的“遣策”。据《仪礼·既夕礼》载③:
凡将礼,必请而后拜送。兄弟,贿、奠可也。所知,则昊冒而不奠。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书赠于方,若
九,若七,若五。书遣于策。
东汉郑玄注云:“方,板也。书赠奠赙赠之人名与其物于板。每板若九行,若七行,若五行。”又云:“策,简也。
遣犹送也。谓所当藏物茵以下。”唐贾公颜疏:“以宾客所所致,有赙、有赠、有赠、有奠,直云‘书赠’者,举首而
言,但所送有多少,故行数不同。”又云:“云‘策,简’者,编连为策,不编为简,故《春秋左氏传》云南史氏执简以
往,上书赠云方,此言书书遣于策,不同者,《聘礼》记云‘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以宾客赠物名字
少,故书于方,则尽遣送死者。明器之等并赠死者玩好之物,名字多,故书之于策。”根据上述记载,记录与死
者随葬的物品有“赠方”与“遣策”两种④,前者是对助丧赠赠人员及其所赠物品的记录,书于方犊;后者是对
遣送死人所用随葬物品的记录,书于简策,二者并不完全等同。从目前所发现的考古资料看,“赠方”与“遣
策”的书写材料并未严格按照《仪礼·既夕礼》之规定,故有学者认为:“书写赠赠材料与古书记载的不同,可
能出于地域或时代差异的缘故。”⑤“更冒方”与“遣策”所记内容较为广泛,衣物只是其中之一部分。《公羊传·
隐公元年》载:“车马日赠,货财日赙,衣被日褪。”⑥何休注云:“赠,犹覆也;赙,犹助也。皆助生送死之礼。褪
犹遗也,遗是助死之礼。知生者赠赙,知死者赠裢。”可见,在随葬物品中,有衣衾、车马、玩好、财货等,衣物仅
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汉代,这种登录随葬物品的清单出现了若干新变化。首先,在一些随葬物品清单后出
现了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内容,如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墓所出的一方木牍,正面记录的是随葬的各种物品
及奴婢人数,背面则有如下四行文字⑦:
1.酒口二斗一
2.四年后九月辛亥,平里五夫(大)夫张偃敢告
3.地下主:偃衣器物,所以祭具器物,各令
4.会,以律令从事。
此件池田温先生订名为《汉景帝四年(前153)后九月南郡江陵县平里五大夫张偃遣策》,不少学者则视为“告
地策”。此外,湖北江陵高台18号墓、江陵凤凰山16号墓、江苏邗江胡场5号汉墓等亦出有类似的“告地
1 19
吐鲁番学研究
策”④,年代皆在西汉前期,书写材料亦同为木牍。刘屹博士指出,“告地策”与遣策虽然存在着渊源关系,但
遣策仅是随葬物品的清单而已,而“告地策”虽然也有随葬品清单的作用,但已不像遣策那样详细地罗列随葬
物品,具有了鲜明的宗教含义,这反映了在西汉前期,从战国以来单纯记录随葬品目录清单的遣策中,逐渐发
展出一种希望通过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的官吏之间的行政手续移交,可以使死者在冥界过着与生前同样生
活的观念⑨。我们注意到,西汉出现的这一类“告地策”,在书写内容上,与吐鲁番所出的绝大多数衣物疏一
样,都是分为两类:一为条列随葬物品,另一为为死者所写的通往另一世界的告白。尤其是湖北江陵高台18
号墓所出的“告地策”中,“江陵龙氏丞敢移安都丞”一语,与吐鲁番所出衣物疏中“果愿敬移五道大神”之记
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二者之间的前后渊源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西汉时期,在记录随葬物品内容颇为广泛的“赠方”与“遣策”的基础上,出现了专门的“衣物疏”、
“物疏”、“小物疏”等名称。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尹湾汉墓6号墓出土有两方木牍,正背两面皆书有文字,首行
分别写有“君兄衣物疏99、66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司小物疏”等文字。此“君兄”姓师,名饶,“君兄”乃其
字,生前任东海郡功曹史。墓中所出简牍有“永始”和“元延”年号,知墓葬不晚于成帝末年o。在“君兄衣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