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设置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杨 萍
(张家口市桥东区教育局705000)
摘 要:通过《二氧化碳性质》同课异构的教学实录,发现设王发散性问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开展科学探宛都有深远意义:发散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散性问题能
便于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索;发散性问题能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发散性问题能开拓师生的
思维深、广度。
关键词:发散性问题探究 思维能力
1引言
在国培中。我们有幸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周仕东教授所作的关于《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的主题报告。周教授谈到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学会象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特别强调”化学教学不要在
基本技能上做文章而是要注重思考”。对此,我深受启发,想到在我区进行的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同
课异构活动。同样的教材、同样层次的学生、同样是较为成熟的教师,但是问题设置差异很大,授课后,
我们通过对学生访谈、问卷、测试发现两个班同学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的差异不大,但对探究性问题
的认识上有了明显的区别。甚至一个班中很多同学认为探究没什么意思。本文通过两位教师就《二氧
化碳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对设置发散性问题的作用进行分析论证。所谓发散性问题不一定是很难
的题目,但是可以帮助解题者开阔视野,引发思考,联想到其他同类问题。
2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实录】
教师甲:
【引入新课】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们叫他“死狗洞”。有一天大侦探牵着他的爱犬追坏
蛋来到人们传说的“死狗洞”,进入不久,他的爱犬突然倒下死了。大侦探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
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后来他明白了……
【提问】是什么气体造成这种现象呢?
【学生】二氧化碳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观察这瓶二氧化碳并闻气味,能总结出二氧化碳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无色、无味气体
【提问】在“死狗洞”中,为什么狗会死亡而人却平安无事?能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哪个物理性质?
【学生】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实验】将水注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
【提问】通过塑料瓶变瘪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个物理性质?
【学生】二氧化碳溶于水
【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提问】说明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
教师甲基本教学流程为
-202-
r—————————1 r—————————1
|学生j}=I纳现l I小结垒谍, 1
——叫豫,姆出结论r_—叫习鹿训纳, 1
【点评l奉节课虽然也完成了课标中要求的知识目标“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锄’,教
学环节也非常紧凑.但是对学生的崽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显然存在若欠缺。看起来也是在启发学
生、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师过度的铺设使得本来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被分解成一个个的简单的、
再现性的问题,失去了所有的挑战性.课堂教学变得索然尤睐。o在探究实验环节中.教师通过演示实
验看起来也是在使学生体会探究过程。但是同样在技师的肢解下将很好的一十探究素材变的乏善可
胨:饲如: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教师先是演示醋酸使石蕊变红.然后问这说明什么,之_l芹依次演示
在沽有石蕊的纸花上滴承、沾有石蕊的纸花放人二氧化碳中、沾有石蕊的纸花满湿后放^二氧化碳
中,在学生观察试验后依次问道:水能使石蕊变色吗?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色吗々结合醋酸使石蕊变色
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永生成什么物质了’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钡中顺利“探究’出二氧化碳和水反
应生成种酸性物质.但这样做显然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也就更诚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伪
提问…伪探究”。教师在主观上都是希望学生说出设定的答案.是“蒲君_凡瓮”.是变相的“填鸭”和
“注人”。下面我们再来看教师乙对本节课的处理:
【课堂宴录l
【引人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
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瞪的罪魁祸首.你
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I学生】二氧化碳
f教师l今天强们就来研究这种气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本田裂行维修手册全一本_本田SDH125T-31摩托车维修手册.pdf VIP
- 新22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培训PPT】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应用.pptx
- 附录一、卫生部颁《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草案).pdf VIP
- (完整版)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doc VIP
- 2025年部编人教版(统编版新教材)八年级初二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植物基因技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ppt VIP
- 电子商务基础(第2版)全套PPT课件.pptx
- 《感染性休克》ppt课件.pptx VIP
- 2019版南方区域AGC发电单元调频指标计算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