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十章 黄病毒.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十章 黄病毒 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通常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蝉、白岭等)传播,故过去曾归类为虫媒病毒(arbovirus)。由于“虫媒病毒”一词在分类学中含义不够准确,所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与黄病毒许多性状相似,亦通过节股动物传播,但基因组结构及复制方式不同的甲病毒属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重要的成员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以往认为,我国不存在甲病毒感染。近年研究发现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区人群亦有不同程度的甲病毒属(辛德毕斯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感染。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可列于表30-1: 表30-1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 Comparation items Characters 形态 球形 直径 40~70nm 包膜 有 衣壳蛋白对称类型 20面体立体对称 基因组 ss+RNA(有感染性),在胞质内增殖 传播途径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黄病毒和甲病毒感染人的临床表现多样,可总结如表30-2: 标30-2 黄病毒和甲病毒的常见临床症状与疾病 Symptom Disease 脑炎或脑脊髓炎 乙型脑炎、森林脑炎、东部马脑炎 特殊部位的全身性感染 登革热、辛德毕斯热 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性感染 黄热病 表现为出血热的全身性感染 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 表现为关节炎的全身性感染 基孔肯雅热、罗斯河热 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简称乙脑。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本病毒首先(1935年)在日本乙脑患者脑组织中分离获得,因此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Flaviviridae),呈球形,有包膜的圆形病毒颗粒的直径约为40nm。核心含单股正链RNA,该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定,全长约11kb,自5′至3′端依次编码结构蛋白C、M、E以及非结构蛋白NS1~NS5,病毒RNA在细胞浆内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在胞浆粗面内质网装配成熟,出芽释放。内有衣壳蛋白(C)与核酸构成的核心,外披以含脂质的包膜。在脂蛋白包膜表面有包膜糖蛋白(E)刺突,即病毒血凝素,能凝集鸡、鹅、羊等动物红细胞。抗原性稳定,但近年有报告以具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15株国内的乙脑病毒时,可将其分为4个抗原组。人和动物感染本病毒后,均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包膜内还有内膜蛋白(M),参与病毒的装配。 (二)培养特征 小鼠和乳鼠是最常用的敏感动物,对皮下感染途径的易感性随鼠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而脑内接种的易感性影响不大。乳鼠脑内接种乙脑病毒后3~4d发病,出现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麻痹等症状,1周左右死亡。感染脑组织内含大量感染性病毒,制成10%悬液-20℃保存,可继续接种、传代,是分离病毒、大量制备抗原的可靠方法。 BHK-21 (幼仓鼠肾细胞)、白蚊伊蚊细胞(C6/36)、Vero等传代细胞以及金黄色地鼠肾细胞、猪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原代细胞是常用的敏感细胞,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圆缩、颗粒增多、细胞脱落等CPE。在培养上清中含有传染性病毒,胞浆内胞膜上可检出特异性抗原。因细胞培养增殖病毒简便易行,已取代动物培养方法制备疫苗、诊断抗原,以及研究病毒复制机理、筛选抗病毒药物等。 (三)免疫原性 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代分离的毒株之间未发现明显的抗原变异。E糖蛋白上有中和抗原表位和血凝抗原表位,可诱发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在感染与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用单克隆抗体做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证实,E糖蛋白上有与黄病毒属成员广泛交叉的属特异性抗原,也有仅与墨里山谷脑炎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virus)、西尼罗脑炎病毒(West Nile virus)、圣路易脑炎病毒(St. louis encephalitis virus)交叉的特异性抗原。不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已用于研究乙脑病毒抗原结构与功能,以及鉴定新分离的毒株,解决了常规免疫血清特异性低的问题。 乙脑病毒包膜糖蛋白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鹅、鸽和新生雏鸡的红细胞,在pH6.2~6.4条件下凝集效价高。病毒血凝素与红细胞结合是不可逆的,但这种病毒与红细胞形成的复合物仍有感染性,加入特异性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