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 题: 中国器乐作品欣赏
教学内容:
1.中国乐器历史发展概况,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的分类、特点。
2.名家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意境,音乐内涵感受音乐情绪和意境,音乐内涵
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
2.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3.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4.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二、八音分类法
金:指用青铜铸造的乐器,如钟、铙等;
石:指用玉石制作的乐器,如磬等;QING
土:指用陶土制成的乐器,如埙、缶等;缶(fou);
匏:指应用到葫芦作为制作材料的,如笙、竽等;PAO
竹:即竹制乐器,如箫、管等。
三、现代的中国乐器分类法及作品欣赏
1.民族吹管乐器
我国的吹管乐器起源甚早。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出现,常在军队行进时吹奏,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会上演奏和其它娱乐之用。大多为竹制或木制。由于先民善于吸收外来文化,造就出我传统民族吹管乐器多采多姿的面貌。汉代有竖吹的萧,隋唐时有角篥(管之前身),明代有唢吶的传入。
埙——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
箫——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笛子—又称横笛,是中国最古老、流传最为广泛的民族乐器之一。表现力丰富,
2.民族弹拨乐器
我国弹拨乐器历史悠久种类很多,分横式与竖式两种。
横式:古琴 古筝 扬琴
竖式:琵琶 阮 三弦 月琴 柳琴
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之一,被视为“八音之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因其特有的音质和品格,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故文人修养中的“琴、棋、书、画”四艺,列其为首。
琵琶——又称“批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已有两千多年的流传历史。
3.民族拉弦乐器
民族拉弦乐器产生时间较晚,一般认为是由古代北方奚族人使用的“奚琴”发展而来,直至宋代才开始在中原地区出现。
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具有温婉细腻缠绵的抒情效果,是民族乐队中最重要的旋律乐器。类似于西方管弦乐队中的小提琴。
华彦钧(1893-1950),江苏省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殿”一位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华彦钧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华彦钧天资聪颖在13岁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16岁时已得到了无锡道教界的一致公认。20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生前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等音响资料,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情真意切,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作品简介]
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音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在1950年夏天,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
[欣赏出示《二泉映月》谱例 并视唱。短小的引子
0656432-︱连续下行的音调,象一声深沉的叹息。。
接下来《二泉映月》有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 2·3 112︱3…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把我们引入对往事的沉思与回忆,音乐压抑,哀伤。接下来就是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 161 332︱1·6 …,这是他的第二主题。整个《二泉映月》就是由这两个主题,再加第二主题的八度的演奏,一共最后演奏了六遍,整整六遍。每一次第一主题(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