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宪官 史官 言官
监督制约是政治的本能,是一切政治制度设计之要义。
中国古代监督制度是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制度体系而言,有这样“三套马车”:宪官――古代监察官员的一般称谓;史官――古代记录历史的官员;言官――古代专门提意见的官员。
宪官“掌察”,以法律和上命为依据,监察百官,执行法纪,又称察官、监官;史官“掌史”,以“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准绳,记录国家大政和统治者言行,褒贬得失,以史制君;言官“掌言”,以“庙堂舆论监督”为职任,规谏帝王,纠劾百司,又称谏官。
由此,察权、史权、言权分权而立,“三套马车”常设官制,“察下”、“制上”功能互补,多元监督相互可以说“不”,在古代国家政治中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
宪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督制约官僚权力的主要形式,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成为特别发达的御用“大杀器”。宪官源于史官,战国时期掌图书机要的史官即御史已兼具监察职能。自秦汉开始形成独立的监察制度,中央设御史府(台)又称宪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内掌图书机要和中央监察,外督地方监察,纠察百官,举劾违失,肃正纲纪。此后,历代逐步演变,形成一套强大、严密的御史监察制度沿袭下来。宪官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皇权控制下的“以上制下”的单向监督模式。它以维护皇权为根本,以百官为监督对象,以皇帝为“终极监督者”,名义上是监督权力的国之重器,实质上是帝王监控百官的御用工具,只对臣权有效,而对国家最高权力――“独领一切权力”的皇权无效。它被赋予位高权重的监察地位,直接听命于皇帝,自成体系,垂直掌控,对官僚系统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杀伤力,但由于制度模式的先天缺陷,“察下”威武,“制上”无能,下位权力不能监督上位权力,是其无法克服的体制弊端。而越是上位权力,异化的风险性、危害性越大,越要设置更高层级、更强势的权力,以对“监督者”进行监督。导致监督层级不断“拔高”,机构链刚性扩张,权力资源强化配置,系统运行趋于官僚化、低效化。这种监督模式的制度暗示,又使官员行为唯上是从倾向愈加“被强化”,媚上压下、欺上瞒下、贿向权集等官场潜规则愈成难以治理的痼疾。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或王朝末期,统治者越发依赖和强化宪官系统这个“大杀器”,监督权力垄断化必然导致异化。王朝的灭亡,便兆始于监督体系的变异、失效。
史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督制约君权和朝政的基本形式,也是超越历代王朝兴替的一项最绵长的国本之制。它“肇自黄帝,备于周室”(1),迄至清末,绵延数千年承袭不断,在世界政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西周时期,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四方之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天子派驻诸侯国的史官直隶中央;规谏、监督君王为史官通职(2)。在古代帝王伦理观念中,天子是承天命而牧天下,史官记录的意义是向上天禀告天子言行是否“以德配天”,以昭示人主对上天负责并接受监督,彰显其“受命于天”的合法性。所谓“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3)。因此,史官制度的使命不仅在于存史、资政、教化,而首先和要害的是负有监督统治者的“神授天命”。它所具有的以史制君,审视、评判和约束当朝政治等功能,使“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的国家最高权力得以“有所制”、“可以制”,为统治集团敬天重史的政治伦理和舆论共识所推崇、认同,被纳入王朝政治运作的基本制度范畴,形成跨越社会形态和朝代变迁的千古庙堂定制。随着后世统治者对史之为用的认知深化,官修正史被奉为享国长远的治国要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4);“有国有家者,岂可阙之哉!”史官制度的命门在于史权,史权因“通天”而享有相当的独立性。如实录记载特权,“君举必书”,“备记善恶”,“务从实录”;独立治史权,当朝帝王亦“不得躬自观史”,干预治史;笔成春秋的历史裁判权,秉笔如刀,裁“得失一朝”,判“荣辱千载”,一字入史,永昭万世;检视朝政,规谏君王,点评褒贬政事人物的话语权,以及独立不阿,书法不隐,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准则等。“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记功司过,彰善瘅恶”。有的朝代还把史官某些记载直接公诸于世,“庶令是非明著,得失无隐,使闻善者日修,有过者知惧。”帝王权臣岂不忌惮“秽迹入史”、“恶名千载”呢?史官之制犹如高悬于庙堂之上的历史审判之剑,对统治者形成一种以史褒贬评价、以史问责惩戒、以史警鉴劝诫的制约和威慑。唐代宰相韦安石看了史官修撰的史稿后,曾慨叹:“世人不知史官权重宰相,宰相但能制生人,史官兼制生死,古之圣君贤臣所以畏惧者也!”
言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督制度的特殊形式,其有限、可控的“授权庙堂民主”、“内部舆论监督”制,堪称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发明。言官萌芽于春秋,制度化于秦汉,到唐代形成独立的给谏系统,官制渐趋完备成熟,在国家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后历代或专设谏院,或时有废弃,及明代并入宪官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doc
- 《天盛律令》中的反坐制度探析.doc
-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南部黑人妇女的生活及其社会地位.doc
-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历史背景.doc
-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大众化历程.doc
-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生前身后事.doc
- 编修民族乡概况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 财税法价值论刍议.doc
- 曾国藩家族:修身齐家平天下.doc
- 从“贞惠”“贞孝”公主墓志看渤海国的女子教育.doc
- 2025年元宇宙虚拟商品市场泡沫风险与消费者权益保护.docx
- 2025年元宇宙视角下教育评价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报告.docx
- 2025年元宇宙虚拟会展行业政策法规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光伏制氢技术经济性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光伏制氢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评估及系统集成技术分析.docx
- 2025年元宇宙背景下线上法律咨询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ocx
- 2025年元宇宙虚拟会展行业政策法规解读报告.docx
- 2025年光伏制氢系统集成技术经济性动态监测与分析报告.docx
-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后长效管理机制与社区参与度提升路径》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元宇宙虚拟商品市场泡沫风险与消费者心理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