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研究
[摘 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是人民邮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在搜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边区通讯站的组织机构、邮路设置、业务状况以及通讯站工作的改进情况做了详细的考察,也对边区通讯站和中华邮政在抗战中的各个时期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的梳理。边区通讯站保障了战时边区通信的畅通,也为后来的邮政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抗日战争;陕甘宁边区;通讯站
陕甘宁边区通讯站建立前,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已经有了发达的邮政系统。1935年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1936年7月,西北邮政管理局改称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1937年3月,陕甘宁特区成立后,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改为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设立了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当时,中华邮政(国民政府的邮政系统)陕西邮政管理局在边区共设有11处邮局,延安设肤施邮局。因而,边区内有边区邮政和中华邮政两套机构。
根据国共达成的协议,边区不建立银行和邮政系统,也不发行邮票。中华邮政陕西邮政管理局一再催促肤施邮局要求取消边区邮政系统,还派视察员何载阳到延安交涉。1938年3月22日,边区邮政局停止营业。这样,中华邮政独揽边区邮政业务。“由于一般的边区公文交给中华传递,有人便故意把文件发错,如把寄给陕西省志丹县的信给发到了西安,把定边县政府的信寄到甘肃;还有些机关收到的信件只剩下空信皮,内容已被窃走。”[1]虽然边区党政重要文件由边区党委传送,但边区的工作还是收到很大的影响。1938年5月,边区政府决定重新建立边区邮政系统,但考虑到统一战线的因素,没有使用“邮政”二字,而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讯站。
一、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的组织结构和邮路设置
1938年5月30日,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正式成立。通讯站“收递边区范围内,或附近边区八路军驻扎地各党政军民一切信函、文件、书报、刊物等事宜而设立之。”[2]1938年8月10日,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暂行章程》,共7章,61条。内容涉及通讯站的设置目的、组织系统、通讯站与边区各级政府及其他交通机关的关系、邮寄函件规则、通讯纪律等。
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由边区政府民政厅管辖,共由总站、分站、县站和联络站四级组成。总站设在延安,设站长一人。“总站最初设收发科和总务科,后增设计核科。1941年,又扩大为邮务科、人事科、会计科和秘书室、视察室。1942年取消两室。1943年简政后,总站只设收发科和总务科。”[3]站长依次为井宪章、张玉珍、刘笃义和刘义维。在总站领导下设若干分站,各县设县站,在必要的区乡、市镇要道设立联络站。“边区各地方政府,应负责监督各地通讯站之工作,并负责解决各地通讯站之困难。”[4]边区通讯站四级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有利于邮寄分段转运和快速准确送达,同时也确保机构人员不至过多,节约工作经费。
边区通讯站成立初期,设立了5个分站(延安、关中、三边、绥德庆环),14个县站(店房摊、甘泉、富县、店头、甘谷驿、延长、延川、神府、安定、靖边、盐池、志丹、华池、庆阳),各设站长一人;联络站七处(安塞、固林、蟠龙、清涧、新宁、赤水、淳耀),各联络站的代办员和通讯员都是由不脱离生产的人员组成,不设专人,是代办性质,通讯站只解决通讯工人食宿问题。“1940年,总站搬到延安后,还有分站4处,县站最多发展到24处,联络站发展到16处。”[5]
边区通讯站邮路是以延安为中心,北至神府,南达淳耀,西通庆阳,后来和晋西北也通了邮。建站初期,“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的4条干线:延安――绥德,延安――安定,延安――关中,延安――庆阳;支线14条:绥德――吴堡、曲子――马渠、延安――安定、庆阳――华池、绥德――神府、合水――新宁、真武洞――靖边、庆阳――镇原、安定――盐池、关中――淳耀、靖边――横山、延安――西川口、庆阳――环县、甘谷驿――临镇。”[6]干线是逐日班,支线为间日班。1942年,又开办了昼夜兼程快班。1943年,延安绥德线又改为逐日双人班。到通讯站后期,干线邮路发展到8条,邮路总长5080公里,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至各专署、县府的邮政通讯网。这个通讯网基本上把边区的政治中心延安与各县、主要口岸连接起来,保障了战时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重要方针政策快速送达边区各个地方,同时也有利于边区各地的信息快速送达中枢延安。
二、陕甘宁边区通讯站与中华邮政的关系
1938年边区通讯站建立后,边区人民并没有中断和边区外的邮务联系。《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暂行章程》中明确规定了通讯站与中华邮政的关系。边区寄往国统区的邮件由中华邮政代办,凡寄往外埠的信件,寄件人按中华邮政章程贴足邮票,由通讯站负责代送到附近邮局;外地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