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政治空间看汉初御史系统的内外之别
[摘 要]在西汉御史系统中,御史大夫的办公地位于“宫中”,而御史中丞的办公地位于“殿中”,两者从属于不同的政治空间。考察这样的空间布局对于分析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内外之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为探讨汉初御史中丞的特殊政治地位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宫中”;御史大夫;“殿中”;御史中丞
宫殿历来都是王朝政治的核心空间载体。研究宫殿的布局、功能等特质,对于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史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界有关汉代宫省制度的研究主要建立在杨鸿年等学者所创“宿卫体系”之上。(1)此后也有相关论著,但未见有所超越。(2)对于“宫中”和“殿中”政治空间的比较研究也不多见。因而,我们试图通过恢复“宫中”、“殿中”政治空间来探讨汉初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职官的内外之别。
(一)
在还原空间之前,有必要先对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所处的政治空间进行确认。据《汉官旧仪》载:“御史大夫寺在司马门内……题曰御史大夫寺。”《史记?项羽本纪》载:
“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主武事,总言之,外门为司马也。”
司马门是皇宫的外门,御史大夫寺位于皇宫之内。但此处的“宫”所指为何?《汉官仪》载:“公车司马令……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守卫司马门是公车司马令的主要职能。西汉时期,“未央、长乐、甘泉宫,四面皆有公车。”(3)但是,除高祖刘邦居住在长乐宫外,汉代其他皇帝都居于未央宫,“高帝居此宫,后为太后常居之,孝惠至平帝,皆居未央宫。”(4)就整个西汉而言,长乐宫的重要性不及未央宫。而甘泉宫一直以离宫别院的形式存在,其重要性更无法与未央宫相提并论。因而,我们认为御史大夫寺就设于未央宫内。当然,也并不排除其他宫区内设有临时办公场所的可能。
关于御史中丞的办公所在,《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据此,御史中丞的办公场所位于“殿中”。显然,上述“殿中”只是“宫殿之中”的简称,“殿中”之“殿”是对于宫殿的泛称还是某些宫殿的特定称谓?这是探寻“殿中”所在的首要问题。下文主要以未央宫为例,其他宫区暂不作为考察对象。
汉代有关“殿中”一词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史记?孝文本纪》: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
在剿灭诸吕后,周勃等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刘恒随即驾临未央宫,“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此处“殿中”所指为何?是否就是未央宫前殿?
高祖七年,“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据此,在未央宫建造初期,可以称之为“殿”的建筑只有前殿。成帝时,翼奉上书言:
“孝文皇帝躬行节俭,外省徭役……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承明耳。”(5)
据此,到文帝时,未央宫内可以称之为“殿”的建筑也只有前殿和承明殿。《三辅黄图》载:“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6)“(严助)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7)从严助以贤良文学的身份“直宿”于“承明之庐”来看,承明殿的主要功能也不言自明。无论是从政治形势的严峻性或是新君即位的礼仪性而言,急于掌控政局的刘恒最先驾临的应当是未央宫中最具政治意义的前殿,而绝非以“著述篇章”为主要功能的承明殿。因而,上文所引“殿中”之“殿”就是未央宫前殿。而对于承明殿的称呼也多为“承明”或直呼承明殿,如,“火及掖庭承明,黄皇室主所居也”,(8)“(雉)又集未央宫承明殿屋上”,(9)等。尚未发现以“殿”字代指承明殿的记述方式。故而,迄于文帝,我们可以将“殿中”之“殿”理解为未央宫前殿。
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屡有大兴土木之举,未央宫内也新增了诸多宫殿台阁。此时未央宫内称之为“殿”的建筑应当不止前殿。在此情况下,探讨“殿中”之“殿”是否为某些宫殿的特定称谓恐怕较为困难。但可以明确的是,在文帝之前“殿中”之“殿”就是未央宫前殿。而在此之后,我们仍可以看到将“殿中”之“殿”等同于未央宫前殿的表述方式。《汉书?五行志》载:
“哀帝建平二年,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册,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
同样的内容,在《汉书?朱博传》中表述为:
“初博以御史为丞相,封阳乡侯,玄以少府为御史大夫,并拜于前殿,延登受册,有音如钟声。”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此处“殿中”之“殿”就是未央宫前殿。《汉书?王莽传》载:
“二日……(王)莽避火宣室前殿……。”
“三日庚戍,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西出白虎门……莽就车,之渐台……军人入殿中,呼曰:反虏王莽安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