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肿瘤多药耐药_药学论文.doc
谷胱甘肽转移酶与肿瘤多药耐药_药学论文
谷胱甘肽转移酶与肿瘤多药耐药_药学论文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肿瘤
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2]。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内在性耐药(intrinsic drug 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drug resistance)两类,即原发的存在于某些肿瘤中的耐药,称为内在性耐药;继发于化疗后的耐药,称为获得性耐药。根据耐药谱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e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PDR只对诱导的原药产生耐药,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多药耐药是指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近年来化疗药物耐药机制和如何克服其耐药性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国内外研究表明,肿瘤耐药涉及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药物靶分子改变及代谢解毒、DNA损伤修复功能增强等多种机理,与多种耐药相关基因有关[3]。其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GST)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密切,现就其结构、功能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π的结构功能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机体中含量较高的一种含巯基的三肽,由γ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膜中含巯基蛋白质和含巯基酶不被氧化。Sheehan等[4]对两种食管鳞状细胞癌株OC1和OC2的抗药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细胞株对烷化剂如顺铂完全抵抗,P糖蛋白(p,Pgp)无高表达,但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异常增高,耗竭细胞内谷胱甘肽后,OC1和OC2对顺铂的抗药性消失。Yu等[5]对阿霉素敏感的肾癌细胞株RCC8701和阿霉素一起培养,逐渐加大培养液中阿霉素的浓度,最后获得对阿霉素抗药的细胞株RCC8701/ADM800,与RCC8701比较,RCC8701/ADM800的抗药性提高了122倍,并且对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产生了交叉耐药,其细胞浆内谷胱甘肽和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含量显著增加,但Pgp表达并未提高。化疗药能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这是在谷胱甘肽转移酶催化下发生的反应。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时,胞内谷胱甘肽水平往往升高,用谷半胱氨酸合成酶抑制剂丁硫氨酸亚砜胺(Buthionine Sulfoximine,BSO)使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下降,肿瘤细胞的敏感性随之恢复[6]。GST根据等电点不同分为三类,即α类(碱性)、μ类(中性)、л类(酸性),它们是分子量为22 KD~28 KD亚单位组成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其中从人胎盘中分离出的酸性谷胱甘肽转移酶即GST是肿瘤细胞和组织中最常见的GST同工酶,GST不仅能催化谷胱甘肽与亲电子物质结合(如抗肿瘤药物、致癌剂)结合,而且其自身也可与亲脂性药物结合,使其极性增加从而增加其水溶性,促使药物外排,降低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保护细胞[7,8]。实验证明,临床上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如结肠癌、胃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GST明显增加,说明GST与肿瘤耐药的关系尤为密切[9]。
Morrow[10]经研究认为GST基因位于llql3,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全长2.8 kb,氨基酸编码区位于+30~+2724位碱基之间,其中7个外显子中含有211个密码子,与6个内含子相连的每一个连接点都含有一个GT/AG接头。3’端非翻译区含有一个多聚腺苷酸信号AATAAA。GST起始区有4个转录调节区,包括主要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一个TATA盒子,两个转录调节SPI识别顺序和一个转录激活因子AP识别顺序。其mRNA编码210个氨基酸,长630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架,5’端和3’端的非编码序列分别有6个和78个核苷酸。Ahmad[11]认为GST是由两个分子量为22 500的多肽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一种二聚体构成,GST活性中心的结构尚未确定,Lo Bello[12]认为GST,具有谷胱甘肽结合位点和一个亲电子物质结合位点,第47位的半胱氨酸和第162位的组氨酸可能是GST活性中心的关键残基。Watson等[13]对美国白人、黑人和我国台湾人GST基因外显子5和6的多态性研究表明,不同种族间的不同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显著差异,Va1105等位基因在美国黑人中普遍存在,而在我国台湾人中较少,美国白人居中,美国白人和黑人中Alal14~Val的多态性频率分别为9%和5%,均低于外显子5的多态性频率。GST表达的调节机制主要在转录和转录后的水平上,Moffat[14]认为细胞特异性的GST降解率的差异决定了GST基因表达的水平。
2 GST在肿瘤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GST在肿瘤的多药耐药中的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在胃肠道间质瘤表达的意义_医学论文.doc
- 血小板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保护作用_医学论文.doc
- 血必净治疗ARDS疗效及其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血栓前体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_医学论文.doc
- 血栓弹力图内科临床应用及意义_医学论文.doc
- 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小板微颗粒及其膜功能蛋白表达的关系_医学论文.doc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影像在颅内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doc
- 血氨浓度测定方法学研究_药学论文.doc
- 血浆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_医学论文.doc
-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人食管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_药学论文.doc
- 豚鼠一侧前庭损毁后前庭内侧核GFAP表达_医学论文.doc
- 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两种不同载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_医学论文.doc
- 贝那普利联合吲哒帕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贞清胶囊对1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改善作用的初步研究_医学论文.doc
- 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doc
- 负载hTERT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的包装及鉴定_医学论文.doc
- 质化编码技术在内容效度验证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doc
- 质子泵抑制剂对快速起搏后心房电生理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中的应用进展_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